传统中国国际关系浅谈
西方在近代形成了均势外交政策,它是主权国家追求安全最普遍的一种手段。主权国家通过自身或联盟的力量来制衡潜在或现实的对手,实现力量均衡,从而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它是西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选择。中国与西方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从未长期地与另一国在平等的基础上交往过,因为从未遇到过与中国文化类似或大如中国的社会。我们的国际关系有如下一些特点。
外交的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时防御性的,防止他人在中国的周围结成同盟,以夷制夷。
外交手段
实际。战败时,官僚阶层随之归顺,同时用中国人的方式、中国的语言和现有的官僚机构慢慢“稀释”蛮夷。最终,征服者反被征服,成为帝国的一部分,元朝和清朝就是典型。体现在外交意识形态就是:
强盛时,外交体现为在意识形态上捍卫帝国权力的合理性;衰微时,外交则用来掩盖其弱点,帮助中国利用彼此争斗的各种势力。
战略思想
中国人是实力政策出色的践行者。对于事件和势力追求平衡的把握,也可以叫中庸之道。在中国古代统治者认识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不能过分强调对具体事件的完全驾驭。国家永远不可能有绝对安宁。所以中国绝少会孤注一掷,强调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银河号运输船被停检查,等等忍耐到今天都是践行中国这一传统战略。西方战略家通过打胜仗检验自己的理论,中国从古代孙子就开始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检验自己的理论。因为,对于我们而言,胜利不仅仅是军队打胜仗,而是实现发动战争时设定的目标,而这目标是为我们的政治服务的。
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就从不同的时代和国际关系概念中,努力探寻一种新身份,尤其是协调标志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观与现代技术和商业之间的矛盾,到今天,新中国有了全世界唯一健全的工业体系,有了全民共同富裕之路,更有能够彰显我们独特的民族底蕴的中华文明,标志着这种中华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技术商业之间的矛盾已经被实践推动前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