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086:到底是贤臣造就了明主?还是明主造就了贤臣?

2022-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花言大帅

学习内容:汉纪卷第十八 (公元前61年——公元前59年,共3年)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反对宣帝求仙

原本不错,摘抄如下

当初,皇上听闻王褒有俊才,召见他,命他写一篇《圣主得贤臣颂》。王褒写道:

“贤才,是国家的工具。如果任用的都是贤臣,就能用很少的举措,做出显著的功绩。贤臣就像工匠的工具一样,如果工具锐利,用很少的力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工匠的工具钝了,即使劳筋苦骨,也终日劳而无功;但如果由巧匠来冶铸宝剑‘干将’,离娄(黄帝时期视力最好的人)来绳墨,公输盘来锯木推刨,就算是盖长宽一百丈的五层高台,也能严丝合缝,条理井然。为什么呢?因为用人得当。如果庸人驾劣马,就算是把马嘴勒破,鞭子抽断,也难以前进一步。反过来,如果由王良(春秋时代的名骑手)手拿缰绳,韩哀(传说发明车辆的人)驱驰车辆,驾上啃膝(良马常把头低到膝盖)、乘旦(也指良马,早上出马,晚上到达的意思),就算是周游天下,万里之遥,也能瞬息到达。为什么呢?因为人和马相得益彰。所以穿着凉纱的人,不受盛暑之苦;裹着貂皮大衣的人,不怕寒冷刺骨。为什么呢?因为有了防备寒暑天气的器具。

“贤人、君子,正是圣王治理天下的器具,当初有周公吐捉之劳,才有监狱为之一空的盛世。(周公吐捉,指周公吐哺和捉发。周公尊贤下士,操劳国事,有人来求见或请示,如果正在吃饭,马上把嘴里的饭吐出来,即刻接见,往往一顿饭要如此中断三次;如果正在洗澡,也马上中止,头发来不及梳妆,抓着头发就出来见人。)齐桓公呢,设置庭燎之礼(在庭院中燃起火把),不分昼夜地接待贤士,所以才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由此看来,做国君的,要先勤于求贤,得了贤臣,然后才可以垂拱而治。为人臣者也一样。过去,贤人找不到明君,图谋策划得不到国君的采纳,披肝沥胆也得不到国君的信任,得到官位不能施展才能;被贬黜也不是他们的过错。所以伊尹在没有遇到商汤之前,只能做厨师;太公在遇到周文王之前,只能做屠夫;百里奚在遇到秦穆公之前,卖身为奴;宁戚在遇到齐桓公之前,只能喂牛。这些人都曾经卑贱困苦,直到他们遇到明君圣主后,谋略符合君上的意图,进谏则立即被圣上接受,无论进退都能显示其忠心,担任官职能施展其本领,接受君王赏赐的封爵、土地,光宗耀祖。所以,世间必须先有圣知之君,然后才有贤明之臣。所以,猛虎啸而山风冽,飞龙兴而云雾生,蟋蟀哀鸣则悲秋至,蜉蝣出则阴湿生。《易经》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王者居于正阳之位,贤才才能被看见,被重用。《诗经》说:‘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美哉众多贤士,生在我周王之国!所以世道清平,主上圣明,则俊贤之才不请自来,堂堂皇皇,列在朝班,聚精会神,相得益彰,就算是伯牙(音乐家)弹起他的名琴‘递钟’,逢门子(神射手)拉开他的名弓‘乌号’,也表达不了那种君臣相得的极致完美。

“所以圣主必须有贤臣,才能弘扬功业;俊才必须得到明主的赏识,才能彰显才德。上下互相狐妖,彼此欢然交欣,千年一合,论说无疑,展翅飞翔,就像鸿毛遇上顺风;澎湃浩荡,就像巨鲸遨游大海,其得意如此,则何禁不止?何令不行?教化溢出我们的四方边陲,而横溢到无穷的世界。所以圣主不用亲眼目睹,不用亲耳倾听,就能耳聪目明,遍观天下,无所不闻。天下太平的责任已经尽到,悠游生活的愿望也得到满足,祥瑞自然降临,寿命自然无疆,何必委屈自己,去学彭祖、王侨、赤松子,远绝世俗,离群索居呢?”

此时的汉宣帝颇喜好神仙之术,所以王褒在文章中特别提到。

京兆尹张敞也上书进谏说:“希望明主能忘记车马之好,不要听方士们的虚言妄语,专心于帝王之术,太平盛世才能来到。”皇上于是将正听候诏令的方士全部遣散。

当初,赵广汉死后,继任的京兆尹都不称职,唯有张敞还能跟赵广汉有一比。虽然他的谋略、聪明都不如赵广汉,但能用儒家经术来弥补他的不足。


【学以致用】

01,有时候看到比较有深度的书籍,或者电影,电视剧,会推荐朋友去看,而不是我分享给他。   因为我的分享也会带有我的偏见,他能从原滋原味当中提取到的,或许最合适。然后可以相互讨论,这个就很有意思

02,关于这一点,想起了当年看乔布斯那本书里面有个镜头,乔说盖茨剽窃了他的技术,盖茨说,你可拉倒吧, 我们都是参观别人的东西之后,各自体会到的。  

因此,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相对于听课而言,我其实更多的是听讲课人说的关键词,比如提到了哪本书,那部电影等等

毕竟,认知说白了也是信息,这个信息汇流到脑海里需要整合,重组,和提炼,最后输出使用。  

认知和变现是两码事

听课,看书都能提高认知,认知可能花一分钟看了,理解了,就提高了

但是,要落地,要能变现,嘿嘿,里面有道道,讲的人少

要么你有悟性,要么你有教练型的顾问或老师,否则....

03,回到上文:明主贤臣,到底是贤臣造就了明主?还是明主造就了贤臣?,

04,这是主次的问题, 个人也认为,没有明主,臣工有没有“贤”的机会还不一定呢。  聪明的,早就离开公司了,不聪明的,要么同流合污了,顺应这个大老板的喜好,要么没有机会上来,或者被动的被干掉了

05,公司其实就是一个能量的道场, 老板如果文化底蕴高,身边的高管,骨干基本上都是君子

任老板讲,不是人才,钱给的多了也变成了人才

这句话的背后是,不仅给钱,还给别人学习,成长历练的机会和舞台

那些大学生,高材生,经过10几年,20多年的沉淀,最后成为各领域的专家,这些荣誉都是个人的,但是,没有华为这个舞台也很难实现

想想看,现在中小民营企业,又能有多少企业愿意培训员工?有长期的培训规划,人才储备战略?

一边想要优秀人才,一边又没有舞台供其成长,只是压榨仅有的智慧,直到有一天这个员工不行了,跟不上公司的节奏了,被踢了

所以,作为员工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当你奋斗了十几年之后,公司还行,但不要你了。 因此不得不有所保留,怎么可能全力以赴的做事

如果公司能解决这个问题,能够让员工有个保障,那么,积极性就会提高一倍。所以,如果你是老板,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有解决方案,跟我的专业有关。

06,公司赚钱了,老板先自己配豪车,这个做法现在有点low了。  如果以公司的名义配车,分配给员工开,这个倒是很拉风。  干到什么程度,做到什么贡献就过户给员工,可不可以1块钱过户呢?  用点财务技巧,办得到,当然是合理合法的那种。

07,汉宣帝从小过了苦日子的,所以,能听得进去,汉宣帝贤明了,一国自然兴旺。 汉室中兴从他开始

08,这里也可以证明,男孩子,小孩子多吃点苦还是好的,同理心激发出来,我一直认为踩踩泥巴,打打稻谷,放放牛挺好,接地气

有些小孩不知道落花生是生在土里的还是树上的,这就感觉贴近自然了

09,大老板不要在乎车车马马,在乎公司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产品等等,小公司到大公司转变,老板也得从务实到务虚的转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