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风控!
刚刚经历的科目三驾考,抱着没问题的心态再一次上路,结果却与第一次如出一辙。不由得想起了本次科三考试之前的练习状态,以及这些年经历的大大小小的考试,法律专业驱使,脑海里蹦出了两个词:风险?风控!
从来没有成为过考霸,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看还有些考运不佳。别人看似一次性轻松通过的考试,发生在我身上或许要经历两次,或者以上。其间花费的时间、金钱成本自然成倍地增加,最可怕的是失望数次之后依然失望所引起的心理上的自我否定。有时候真的佩服那些考霸,说考就考,说考就能拿下。有时会想:或许这个不适合我吧?朋友说,既然不适合,为什么还要去考?我的回答也是多种多样: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当初大家一起报名我也就跟着报了;就是想试试吧……不是不要紧,这一试还真会上瘾——前面已经做过那么多努力了,就此停下,过去的努力就白费了,后续心态大概如此。失败的风险,逼迫自己不得不去反思。
明明很努力,为什么没有成功?努力是相对的。老天很公平,清楚地衡量过每个人的付出,最后分配不同的结果。别人能成功总是有原因的,那些自认为的“很努力”或许不及别人的三分之一。本科时有个考司考的同学,7月份开始复习,花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以400+的高分拿下了当年的司考。后来听她室友说,她每天6点起床听音频,几乎整个暑假都在寝室泡在课海书海题海当中。再后来听她说,复习得那么晚是因为6月底要考个英语考试,而当时下定决心毕业之后要工作,司法考试又是敲门砖,觉得必须通过,不然就找不到工作。相比较而言,我就自惭形秽了:每天7点半之前到自习室觉得还算早,复习累了回想起自己的付出觉得应该能过吧。真正努力复习的人,复习的时间都觉得不够用,哪有时间去想这些?所以那一年我没过司考,理所当然!网上有很多“三个月过司考”之类的帖子,我觉得那些真实地写出自己作息时间、让浏览者看到背后的付出的楼主,才能算是负责任地传授经验。
不加思考的盲目努力,加上一点点运气,或许你会感激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更多人在更多的时候往往不会被幸运星砸中。一次失败,你可以说付出不够,经验不足;再来一次,你可以说没关系才两次;第三次第四次,用什么理由呢?到第五次或许觉得该放弃了吧!“失败是成功之母”总有其中的道理的,挫败感到经验的转变也许就差思考原因这么一点点距离。看看我的两次科目三挂掉,第一次是因为不熟悉路线加上紧张;所以第二次专门只练习考试路线,上车之前努力平静,依然被纸老虎的考官吓得紧张。回头一想,其实考官并没有那么恐怖,只是自己的紧张心理在作祟罢了。所以我的问题或许不在技术上,而在心理上。联想到大三那年的学习,因为大二的滑铁卢,大三对学习似乎更加上心,期末备考也改变了之前“通吃”的战略,改为“抓重点”,最后除了一门法语选修89分之外,其它都90+。找准突破口,才能在下一次的尝试中更大概率地达成目标。
法律界对“风险”与“风控”这两个词再熟悉不过。律师打官司需要控制败诉的风险;法务审合同需要控制于己不利纠纷的风险;法院审判需要控制错判的风险。把视界扩展至其它领域,其实任何站在十字路口的选择都存在风险。Yes or No的背后,也是对风险的接受与拒绝。在风险面前,加倍努力也好,思考突破口也罢,不过是为了寻求更为有效的风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