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小品哲思简友广场

心智开启大门的重要法门|教学相长

2020-12-26  本文已影响0人  长一木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晚上去爷爷奶奶那里耍。姑姑堂哥侄子表妹他们都在。

怎么说呢?2岁半的侄子在那里看手机,特别入迷。

我知道怎么不应该过多的评价别人的人生,可是看到这种现象,我内心多少还是有点悲凉,悲凉于他们的教育方式,可能很大程度上,他们自己心智也挺孩子气的,有怎么带小孩。

相比之下,3岁半的表妹就好很多。

我每次假装让她要摔倒,让后又把她抱起来。一次有一次重复,渐渐的,她越来越信任我了,她拂开了我的手,我快把她放到地上了,她也不在乎,好像知道我不会让她摔倒。

大概重复了50多次。

她自己又来了第二动作。站在我腿上,然后忽的一下坐下去,然后又接着来。大概重复了50多次。

然后拿着一张卡,假装是电话,给我打电话。

然后又假装来卖东西。她有2个玩具铲子,但形状不同,她让我自己选一个,我选了一个凹下去一点的铲子,她不给;我选了一个平平的铲子,她给了。几次之后,她把自己喜欢的那个凹下去的铲子给我了。

她应该是把我当成了自己很信任的小伙伴,才会把自己喜爱的东西给我。

接着又和我分享她的学习卡片,有学习认识数字的、有学习认识颜色的、有学习认识交通工具的、有学习认识人物的。并且在认真的张我显示她成功,这是“1”这是“飞行员”等等。

“魔方”这两个字和图片她不认识。她读了一遍,她就翻到下一页去了。

接着她假装上学。我又教她认了一遍“魔方”二字。她不认真听,说要去跳(???)。

怎么说呢?因为那一本书的她基本都认识,我推测姑姑应该教她认了“魔方”二字。但她忘记了。

我再教她的时候,她也不愿意听。

我觉得人性是这样的,对于有难度的,我们会不自觉的排斥。

但有惊怕于孩子的记忆力,教她3遍就记住了。

接下她一直在分享她的各种玩具并和我玩。

后来。姑姑说表妹(另一个表妹 小学4年级)有一些题目不会做,让我教她一下,我说好。

我看到鸡兔同笼的题目,发现它很简单。说实话,我小学数学都是混过去的,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学也只把时间发在语文上。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发现这些让曾经的我很恐惧的题目,现在的我却能够理解了。

然后让她自己先审题,把她自己的思路想法告诉我,因为这些题目她不会做,所以思路想法这块基本没有。

然后一步一步的带着她一起审题,挖掘每个条件,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一步步的引导她。

下一个类似的题目让她自己先去想一想。但她告诉我她不会。我觉得不会真的可以理解,尽管是类似的题目。

我反思了一下,她不会的原因:第一,我每写一步都会和她解释为什么,她明白了之后我才进入下一步,看似每一步都理解了,但整个思维过程整个解题到底有没有理解,也许有也许没有,我不得而知,我在教她的时候没有问她是否这一点,而这一点我当时也没想到,做的不好。另一方面,她从听懂但吸收到自己真正掌握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我没给她。而最简单的一个过程是什么?是让她再教我一遍,让她再把整个思维过程解题过程输出一遍,这样她才是真正理解了。

教学真的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进步的过程。比如我教她的过程,她学到了知识,但我自己的收获也很大。一方面,我通过教她,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她的时候哪里做的不好,比如是否足够耐心、是否给她讲明白了,然后改进,另一方面,也让我明白,自己的一些基础知识不扎实,比如英语语法这块,得加强学习,不然教别人的时候没那么有底气。

我们不能因为不学数学不学英语而感到庆幸,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开放的学习的心态。

我记得,当时姑姑和我说,她最怕数学,看到就头痛,这些鸡兔同笼的问题她觉得很难,所以就让你教表妹。

表妹中途对姑姑说了一句:“你自己也不会。”

怎么说呢?学习上我们都会到一些难题,但如果我们自己放弃了或者认为自己不擅长没有天赋,那我真放弃了。

我希望自己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勇敢一点,不要就遗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