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笔墨笺语且行且思

真的需要写教育自传

2019-03-04  本文已影响45人  斧正堂

01.

十几年前,就读到刘良华老师写的《教育自传》。刘良华老师写教育自传这种事,是从他的爷爷开始,祖母,然后父亲母亲,自己的兄弟姐妹,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叔叔伯伯堂表兄弟都写了个遍,然后又开始写自己的学习教育过程中老师,同学,一直写着写着,写到了自己读博士出来了。

从去年开始,刘良华老师又把这些教育自传进行了适当的增加修改之后,一天一篇地持续不断放在了“刘良华工作室”公众号上,于是,我又开始在读了一遍。

这两次阅读之间相隔的时间有12年了,这12年时间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化发展最迅猛的12年。这十二年里,不管是在乡村里的人们,或者原本就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似乎都被一种力量卷进一个历史的巨大洪流或者漩涡之中了。很多人都没有时间安静下来,好好的反思自己,思考自己从哪里来?想想我是谁?明白我要去哪里?

原来,我也不太明白,刘老师为什么要把自己生长生活的时间中,接触过的,影响过的人,都从记忆中掏出来,像是画了一幅幅图画,然后都挂在的一堵大大的墙壁上,然后他就站在那堵画墙前面看着那些图画。像似在看着一部电影。一直在反思着自己,现在站着的自己,看着一个个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

活水

02.

早上,我在林正碌老师的微信上面看到了,他发出了视频,视频是他昨天给在双溪安泰艺术里学画画的学员们的画进行点评,看到林老师面对着墙壁上面挂的一幅幅画,他看过一遍后,就指出了哪几幅画是他喜欢的,还有哪几幅是他不喜欢的。

他当即说出了自己为什么不喜欢那些画的原因来,因为那些画面上,显示出了作画者曾经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学校里受过某种“心理暗示”留下的痕迹,依然存在,画由心生。林正碌老师看到了画面的产生者内心里被那些长辈们,老师们指导过的统一口径的画法,统一口径的标准审美,统一口径的缺乏真实自我存在的。自己的阳气不在,别人的阴魂却不散。那些画面让他一眼看到的画画的人,一直无法树立自我。

自我不在场,并放弃了新的尝试,只有应付和应对的虚无感。

林正碌老师对那几张他喜欢的画作说明,是因为画面上是自然界的,画面是画画者内心深处流露出来,对自然界万物之间的某一种事物的情感表白。他认为这样的画,好在画画人的心,是鲜活着的,心没有死,没有被某种统一口径的虐待成畸形半死状态。画与人都是存在的,活着的,鲜活的生命体。

人与自然

03.

我们的生命,常常是处于不自觉的状态中在流动着,可有的时候,我们会被装进某个容器之中,然后随着时间不断,生命就渐渐地被这个容器长期的束缚着,流动逐渐地僵化并进入冻结状态,形成了半凝固体或者凝固体。

处于半凝固体或者凝固体状态的生命,如果懂得开始自我反思,开始沿着生命的某一根线或者一个面,进而描绘出生命的历程,当自己面对着这些过程很清晰地,展示在面前的时候,我们很有可能知道弄明白了我是谁。这时候,处于半凝固或凝固状态的生命,就会又开始流动起来,成为一泉活水。

当然,如果有人能够拿起一根树枝,帮我们来搅动一下自己这这一滩近乎半凝固状态体的时候,唤起生命中怎样地不自觉状态中趋向凝固过程,那么,生命也一样的会被触动而开始流动,成为一潭活水。


20190304斧正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