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鲁迅
鲁迅先生生于1881年,是清人。但腐败的请并未遮住他的目光,他的文字,是黑暗世界的一缕阳光,刺痛了无数人,唤醒了更多人。每日在报纸上兵戈相见,干瘦的鲁迅先生也会将文字化作最精良的武器,刺向那些麻木的文人。他的魂和文,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药方。
鲁迅先生与许多人不一样,没有被“之乎者也”的儒家思想冲昏头脑。在当地,也有许多令鲁迅深恶痛嫉的人。像小人衍太太、用蟋蟀作药引的庸医,害了鲁迅的父亲。社会笼罩在黑暗的统治下。鲁迅先生独冲出了旧世界,望仙台学医去了。在那里,他终于遇到了一位可敬的老师藤野严九郎。但是日本对中国始终是抱着不屑,对中国人也是十分轻视的。也是在那里,鲁迅看到了国人的腐败与愚钝。后来又写了许多讽刺中国人看杀头的文章,像《阿Q正传》之类。后来他便辞了藤野先生,弃医从文了。当时的社会主流也雇佣了好些文人与他打笔仗,比如著名的诗人徐志摩。二人政见不一。鲁迅先生极力地主张白话,认为古传统是害人的。譬如《二十四孝图》就有提及。鲁迅极其讨厌猫。他认为猫就是欺压弱小又畏惧强大的象征。他看重青年,一生用过上百个笔名。他会好几门外语,与一些日本人有着友好的往来。在临死前,还渴望得到藤野先生的消息。这些大致是鲁迅先生的个人,下面略做些品评。
关于鲁迅先生彻底打倒古文的观点,在下是有异议的。尽管是时局所需,但古文仍有可取之处,一棍子打死未免有些不好。对于他往日本学医,在下是极其敬佩的。他抱定了救国救民的思想,也有男女平等的意识。他学医曾非常期冀解救女人的小脚,但断裂的骨头无法复原,令他痛苦不堪。他出生于地主家庭,也是个少爷,却主张阶级之间的平等,有很高的觉悟。但他那嫉恶如仇的性格也带了不少麻烦,甚至还遇到了追捕,文章也被禁过。鲁迅先生换了上百个笔名,就是为了躲封杀,讽刺也越来越巧妙。这换笔名一招岂不是和“你抓周树人跟我鲁迅有什么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必多说,自然是讽刺的。为大家熟知的有许多,《朝花夕拾》就较为通俗易懂,而《狂人日记》、《药》则有些晦涩,需要多多积累才能窥尽其中的奥妙。鲁迅说这是个“吃人的社会”,什么意思呢?社会不断地从贫苦大众身上榨油,压迫底层劳动人民,慢慢的,人就被吃掉了。文中的鲁迅劝慰他的“哥哥”,反而遭到了骂。觉醒是错误的,人们就应该站在原地等死?用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去治痨病,人民是何其的愚昧!文章的最后,害痨病的小孩还是死了,他的母亲去上坟。暗示的是什么?你所相信的一切都会被科学与现实打破,人民必须觉醒吗?只是在下的猜测。讽喻充斥着他几乎所有的文章,连诗中都是,比如我们熟悉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就是冲击了人们过去对男子汉大丈夫的定义。他的文章,值得字斟句酌。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