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漫游 | 在独墅湖畔,遇见中西合璧的新派江南
提起苏州,人们的印象通常是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幽深的巷弄,典雅的园林。
凡此种种,几乎已成为固化的标签,勾勒出姑苏城古典隽永的轮廓。
至于那句家喻户晓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同样寄托了世人对旧时江南的向往。
然而,苏州不只有园林和古城,也不只有武侠小说中的缥缈峰和曼陀山庄。
在我眼中,苏州之美,美在于中西合璧,胜在古今交融。古典诗意,是文人笔下的一场酣梦;新派江南,才是现代社会的人间天堂。
此图片源自网络当然,我已在苏州生活多年,而大多数游人前来,至多小住几天,感受自是不同。
这些年,苏州的热门景点除了园林和太湖,还有因一年一度的“金鸡百花奖”而闻名的金鸡湖。
无论园林丘壑,还是太湖金鸡湖,都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番书写。只不过,我今天想要记录的却是在苏州还显得有些冷门的独墅湖。
独墅湖位于金鸡湖以南的高教区,相传是宋代一次大地震之后形成的,水质清净,风光优美。
如果把金鸡湖比作珠光宝气的贵妇,那么独墅湖就是一位书卷气的清秀佳人。
“独墅”与“读书”谐音,也会让人产生“独树一帜”的联想。许多著名高校和研究院分布于此,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国际酒店和会议中心一应俱全。
金鸡湖的活色生香令人流连忘返,独墅湖的清新疏朗则会带给你格调非凡的体验。
上一次去独墅湖,还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
湖畔的白鹭园里,一树树的紫荆映着碧水蓝天,开得热烈而恣意。
白色的山茶,粉色的晚樱,还有娇柔可人的桃花,都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里毫不吝惜展示自己的美。
素静的小路上,悦耳的鸟鸣伴着风轻花落的诗意,让人不自觉地露出微笑来。
树上的叶子刚刚吐出嫩绿的新芽,精心布置的水景清澈见底,缘岸的花木错落有致色彩交叠,建筑风格简约大气、线条明朗。
随手一拍,就是一副赏心悦目的春日写真。
继续漫无目的向前走,就来到了教堂的广场。
教堂主体是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的钟楼,精美绝伦的彩绘玻璃,独具一格的水中十字架,以及广场中心的青铜耶稣塑像,将宗教文化和艺术精神完美融合。
看阳光洒向湖面,天光云影在光线的变化中显得愈发神圣而庄严。耶稣高举着双臂,仰视那上帝所在的天国,单薄的十字架上,承受着重若万钧的信仰。
眼前的景致,令人肃然起敬。
神学与科学,教义或真理,在这片净土上并行不悖,殊途同归。
信仰不是迷信,它应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你总要有所坚持,有所执着,才能从此岸抵达彼岸,收获圆满的人生。
湖风微凉,日色渐沉,丝丝冷意袭来。转身向另一个方向走去,却见一派婉约优雅的江南风光。
精巧玲珑的古典凉亭,圆形的拱门圈出余晖的影子,红红的灯笼在风中摇曳,为这湖畔的落日增添一抹暖色。
亭子后面有一弯石桥,原本硬挺的身姿在草色树影的掩映下也添了几分温柔。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拥着夕阳近黄昏。
这一路走来,从灿烂花海到碧波湖畔,从西洋教堂到东方园林,每一处的过渡都是那么自然,完全没有突兀违和之感。
独墅湖的风光是中西合璧的新派江南,独墅湖的精神则是兼收并蓄的包容与创新。
她有一种简单纯粹的气质,刚好契合潜心钻研的人。将高教区选址在这里,真是再恰当不过。
如果可以选择,往后余生,就住在独墅湖畔,每天读书写作,浸润在浓厚的学术氛围里,不浮不躁,静心沉潜。
将努力付诸当下,把梦想交给未来,大概就是我能想到的最美好且现实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