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散文婚姻育儿

哪里有什么完美的小孩,只有挑剔的大人罢了

2019-01-21  本文已影响5人  人生聚散事难论

1

你有没有对以下训斥孩子的场景很熟悉:

1.你看你多啰嗦,一个小时才做这点作业;

2.这件事情我提醒你多少次了,你还是记不住,你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3.这道题你做了多少遍了,还是不会,你是不是猪?

4.你看隔壁那个谁谁谁,人家成绩怎么就那么好?你看看你呢?

………………

是不是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而这些不被父母肯定的孩子,最后都怎样了呢?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哪里有什么完美的小孩,只有挑剔的大人罢了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人和父母的关系,也决定着他将来和世界的关系,跟父母之间是轻松,是紧张,是尖锐,还是柔和,TA将来和世界也是如此。

如何做一个有温度、有智慧的家长,确实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心思,但不能因为需要花费心思,就粗暴对待孩子的成长。有多少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做了多少“破坏性鼓励“的事情呢?

哪里有什么完美的小孩,只有挑剔的大人罢了

2

著名演员兼导演姜文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和自己母亲之间的两件事:

一件是他考上中戏,兴冲冲地告诉母亲,母亲把通知书往旁边一扔,说你看你衣服还没洗呢。姜文就去洗衣服了……

后来他出名了,别人家的孩子赚钱,给父母买房,姜文也给母亲买了房,但她妈不愿意去住。

美文说:因为从小做什么事都得不到母亲的肯定,所以他一直不自信,导致成年了都还是这样。

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上帝独特的创造物,上帝造完我就把模子毁了!”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以短比长,还是以长比短,都会让孩子要么自负,要么自卑。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要用正面管教的方法管教孩子,就要以尊重、合作的方法赢得他们,而不是以惩罚和羞辱取得胜利。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没有谁,愿意被拿来作比较。

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培养他们同在的驱动力、同理心,比关注他们的外在,比如成绩、比如名次,更甚一些。

3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不挑剔的家长呢:

一、家长管住嘴,把难听的话咽下去。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请记得,孩子的难受并不比你少。他已经很难过了,如果家长再用刺激性的语言,比如“你是猪脑子”、“你怎么那么笨”、“滚”等攻击性的语言,不仅会让孩子感到被伤害,也会严重打击孩子自信心,增加他的挫败感,给孩子埋下自卑的隐患。

哪怕你内心再不满,也要记得管住嘴,深呼吸,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再理智面对孩子的成绩,帮助孩子分析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比起大嚷大叫,父母的温柔以待更让孩子有安全感。

二、聪明的家长懂得弱化孩子的缺点,放大孩子的优点。

每个人都有缺点,改起来不容易。家长尚且做不到完美,更何况小孩?当家长有拖延症的时候,总会自动给自己找很多理由,但当孩子有点拖沓的时候,家长会用非常不好的语言去呵斥教训他们。

对自己宽容,对孩子严苛,是大部分家长存在的。这样“宽以待己,严以待孩”,对孩子又何尝公平呢?

如果孩子一时改不了缺点,那我们是否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缺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会不会还有它的好处?

比如,孩子不太爱干净,有点邋遢 ,这在很多家长眼里都被认为是必须要改过来的缺点。但何不换一种思维呢?孩子不修边幅,反过来想,孩子就不会为着装问题太拘谨,过的更洒脱,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也更容易有幸福感呢。

三、把孩子的优点写下来,缺点写下来,看看哪个多。

曾经有人做了这样一个例子,赞美一碗米饭,痛骂另一碗米饭,不理睬第三碗米饭,一个月后,会是怎样?

广州市天河区华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马昊做了这个米饭实验,结果一个月后,一直被赞美的米饭只有一点黄,被用力骂的米饭变得又黑又臭,他认为人的行为举止能够影响米饭的质量。

换位思考,当你不工作中被不断肯定,不断激励时,你的自信心和存在感是不是爆棚?工作是不是越来越顺利?心情是不是越来越好?用在孩子身上是一样的道理。

而通过优缺点的对比,你会发现,原来孩子还有这么多优点,相比较缺点,会不会让你更惊喜?更认同孩子?

没有哪个孩子不想进步,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被肯定,被表扬,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怎样书画,取决于家长的引导。

四、帮助孩子一起面对,帮助他采用智慧的方法去面对,而不是只是针对缺点去说教。

每个孩子其实都有很多优点,只是我们习惯挑剔,总是盯着缺点,并且放大他们的缺点。也许我们的本意是好的,殊不知,正是因为我们的不断强化,不断提醒缺点的存在,到最后孩子缺点没改掉,反倒让孩子缺失了自信。

家长的反复提醒就像紧箍咒,让孩子陷于缺点而烦躁,长此以往,他会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并给自己贴标签,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儿童的这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相比成人而言,就比较薄弱。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

家长不要期望孩子的行为不会出错,不要期望他们会按照成人成熟的理智来行动,而是要意识到,儿童在理解自身的处境时会经常犯错。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出改掉缺点的方法,不横加指责,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列出步骤,这样,孩子才会清楚明了自己需要纠正的地方在哪里。

培养健全的人格,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作为家长,怎样看待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怎样才能和孩子平等友好相处,做到执著而不偏激,坚持而不固执,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

孩子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是我们反思和成长的机会。

不要害怕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哪里有什么完美的小孩,只有挑剔的大人罢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