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

诸葛亮究竟是天才还是庸才?

2017-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星转转高

本文主要分析以下三个问题:1、诸葛亮是不是庸才?2、诸葛亮是不是天才?3、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什么皆无功而返?

1、诸葛亮绝对不是庸才。原因特别简单,试想一下,一个年仅26岁农耕南阳的庸才竟然值得时年46岁的刘皇叔三顾茅庐请出山委以重任?一个年仅26岁的庸才竟然在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博得了“卧龙”的美名?一个庸才竟然能够提出千古闻名的“隆中对”,帮助此前流离失所寄人篱下的刘皇叔三分天下得其一?一个庸才竟然在刘皇叔死后被委以军国大政,统帅蜀军南下平定孟获叛乱,北上抗击曹魏大军?一个庸才竟然在死后让蜀汉举国人民痛哭相送,朝廷上下表彰哀悼,极尽殊荣?一个庸才竟然在青史上留下贤相美名,在民间成为智慧的化身,千古追念,诗词歌赋戏曲歌颂之,其名不仅在中国妇孺皆知,在国外也是遐迩闻名?因此,诸葛亮绝对不是庸才。 2、诸葛亮是帅才不是将才。帅才统揽大局,注重的是战略部署,指挥旗下各支部队形成合力,考虑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以在大局上获得整体性胜利,不会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将才考虑具体战役、战斗的排兵布阵,调兵遣将,指挥兵马冲锋陷阵,完成统帅的作战任务,力争获取每场战役、战斗的胜利,一般不会考虑军事外其他因素。古往今来,孙子、孙膑、白起、卫青、霍去病、薛仁贵、李靖、常遇春、曾国荃、巴顿、麦克阿瑟等都是将才,曹操、李世民、赵匡胤、成吉思汗、朱元璋、曾国藩、杨秀清、袁世凯、艾森豪威尔等都是帅才。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身居丞相要职,统领蜀汉军国大政,考虑的是蜀汉政权稳定,因此其南下平定孟获叛乱实行的是攻心战略,务求西南少数民族诚心降服,免除后顾之忧,而不是像战将一样力争消灭孟获全部有生军事力量;北上抗魏力争保全蜀汉有限军事力量,因此不敢采纳魏延建议,行奇策偷袭长安,难以承受风险损失。因此,诸葛亮是帅才不是将才,军事天才更多的是指身经百战、每战必克的将才,在这个层面上,诸葛亮是不是天才见仁见智。
3、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国演义》小说戏言,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只有两次,因此以六出祁山来否定诸葛亮是不客观的,是历史外行话,但无功而返、未得一寸土的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原因在于蜀汉在天时、地利、人和均存在不利因素,仅凭诸葛亮一己之力是无法改变的。先说天时,刘备集团在初创阶段,中原核心地区已尽归曹氏,江东次一级地区已由孙氏三代经营,诚不可与之交锋,刘备集团只能退而求其次往西部蛮荒地区去寻求发展,造成蜀汉政权先天不足的局面。再说地利,赤壁之战后,刘备独吞荆州大部分地区,后从刘璋手中夺取益州,进占汉中,关羽水淹七年,斩杀庞德,受降于禁,威震四海,风头一时无两。谁知月满则亏,被孙权偷袭荆州得手,失去荆州战略要冲的蜀汉,只能困守益州,无法在地理上分兵两路北伐曹魏,使诸葛亮“隆中对”设想彻底破产,诸葛亮只能从汉中进讨曹魏,难度可想而知。再加上蜀国地势复杂,粮草运输极为不便,使粮草不继使的诸葛亮即使打胜战了,也不得不无奈撤军。最后是人和,蜀汉孤弱,人口数量只有曹魏的十分之一,兵力也是三国中最少的,夷陵之战又使蜀汉政权元气大伤,诸葛亮以此人口和兵力对抗十倍于己的曹魏,偶尔胜战会有,但对大局毫无帮助,坐困益州,被消灭是时间上的事情了,诸葛亮所能做的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特别喜欢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只有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诸葛亮所处的历史环境,才能对诸葛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