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大卫
——《大卫,不可以》
江西省于都县实验小学 李汐
《大卫,不可以》我在不同的班级,给不同的孩子讲过,大卫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就在我自己所执教的班级也反复讲过好几次,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有家长问过我这样一个“坏孩子”的书有什么好讲的,有同事问我是怎么把正确的“人文情怀”顺引出来的。雅儿回去跟妈妈说:李老师讲的比你讲的有趣多了。
为什么《大卫,不可以》能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为什么《大卫,不可以》被我班上的孩子要求反复讲?
因为每一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大卫!大卫就是每一个人童年的影子,它亲切而又真实,它像一束柔情的月光,抚慰每一个人的心灵底处。
拿着《大卫,不可以》,我仿佛经历了大卫的一天,记忆的锁被打开。忽的就想起了自己幼年时趁大人们在午休时偷偷下到荷塘采莲的趣事。避开锋利的鱼草,躲开带刺的荷杆,轻轻地拽下一个个莲蓬,挽起肚前的衣角把莲蓬兜到小土坡的梧桐树下,在梧梧树四周的荆棘掩盖下,一群孩子一个望风,一个剥莲子,一个讲掏鸟蛋的事……躲在树下凉快又担心被大人们发现。爬到树上偷枣,来了个捣衣的婆婆,脚下一急,一脚给踩空了——我,像个妖精捆绑的猪师弟,后背衣角把我整个人悬挂在了枣树上,荡过来漾过去。心里想着:完了,这次丢人丢大了!婆婆没有笑话我嘴馋,也没有指责我的偷窃,过来把我抱下,只轻轻说了一声:别急,孩子!我既内疚又感动,自此心里种下了一颗纯善的种子。
不用说我,孩子们更是。把洗澡水放满,在墙上涂鸦,把玩具扔得满地,光着屁股……这一幕幕画面不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自己吗?孩子们羡慕的是火冒三丈的大卫妈妈还有一面温情——原谅了孩子犯的所有错误。每个孩子都善于察颜观色,做了没规矩,不守规矩的事心里都有些许不安,生出许多内疚与自责。这个时候一味的咆哮、发火、指责能不能达到教育的初衷呢,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去思考,去反省。
苏醒老师把“教育的密码”定义成爱。爱,温暖的基调,才是这本绘本的正确“主题”,的确如此。图画书要读懂每一种色彩背后所包含的含义,读懂大卫的情绪变化,站在大卫的角度去感受他心里的不同体验,然后恨铁不成钢化成一股柔情似水的流年,让孩子在恐惧与不安的自责中反思、自省,学会与自己的“不可以”说再见。
我曾经让孩子们站在妈妈的角度,来感受过大卫“不可以”时妈妈的表现,来参与表演的孩子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了妈妈的生活照,这就是妈妈,这就是每个孩子心中的妈妈——扔书包,把孩子关门外。想想,孩子由自责又多出了一份怨恨,教育的目的没有达到,反倒教的更糟更乱。
那要怎样将“不可以”变成“可以”呢。苏醒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学坏”与“乖巧”只需要用爱就可以解开这个密码。
所以结合图画书的特点,我让孩子扮演了一回大卫和妈妈。
“大卫,妈妈从你出去玩就开始整理、拖洗屋子,你在外面踢了球记得洗干净头上的杂草,鞋上的泥巴……这样妈妈就可以休息会了呀”
“大卫,妈妈完全理解你,我完全知道你还很想再看超人的电视。现在很晚了呢,明天上学迟到了,你要怎么跟老师解释……”
……
(大卫说:对不起妈妈,我知道自己做错了)
(大卫乖,大卫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大卫知道体贴妈妈了,我爱你)
每一幅图画中都有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每一次想象与角色的转换就能把一个天性顽皮的孩子变得懂事,我想这就是健康成长的真正意义吧!让孩子在不断尝试与犯错中学得生活的技能。犯错是为了以后避免不犯错,爱的教育是永恒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