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自留地小说的各种小说美文共赏

36《马可的世界》周边解析(画家2)博斯2

2022-04-06  本文已影响0人  马宇晴merida

今天接着讲博老师。他的作品中有几幅最为出名而这些为世人熟悉的画作又多为三联画。

三联画(Triptych)是画作的一种类型,是多联画的一种,分为三个部分。一般正中的那一幅最大,也有三幅作品大小相同的画作。 三联画在基督教艺术早期就已经出现,是中世纪祭坛画的常见形式。后来又被文艺复兴画家们采用。用这种形式创作出的作品也易于拆分运输。同样的手法被用于现代的摄影技术中。

博老师已完成的三联画有:

Haywain《干草车》(1500–1515)现收藏于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Size of this preview: 800 × 568 pixels. Other resolutions: 320 × 227 pixels | 640 × 454 pixels | 1,024 × 727 pixels | 1,280 × 909 pixels | 2,560 × 1,817 pixels | 8,204 × 5,824 pixels.

《干草车》的典故来自法兰德斯的谚语:“世界是一辆载满干草的四轮车,人人从中取草,能捞多少就捞多少。”博老师用了这个谚语来表现人类为追求物欲而堕落。在此,干草比喻人世间的名利和物欲是短暂、易腐败而无价值的;然而人们却不择手段地盲目追求。而这种对物欲的追求正好为魔鬼利用,引人走向罪恶的渊薮,甚至毁灭性的结局——地狱。

《干草车》这副三折画:屏风的左边描写的是天堂,上主高高在上,大放光明,手中拿着象征宇宙的球体;其下的画面表现了几个不同场景,分别是“创造亚当厄娃“偷吃禁果”和“逐出伊甸园”。这是早期西方绘画常常出现的手法,把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同时呈现在一个画面内。

中央的主画面呈现了一辆满载了干草的大车,周围的男男女女正拼命用各种工具抢夺车上的干草,不择手段,甚至杀人害命。右前方一批教徒已取得了干草;正在分配收藏,并开始享受;在车子的后面,连皇帝和贵族们都不顾身份地列队紧跟。而人们却浑然不知干草车正由贪婪的鬼怪拉着,朝向右方地狱前行。博老师用尖刻锐利的讽刺手法描绘出人们的贪婪嘴脸,揭示了谚语的真实性。

谁能够摆脱物欲的诱惑呢?在草堆上,有一对恋人和几个音乐家,对诱惑似乎无动于衷。仿佛只有相恋中的人和艺术家因为专注于自己的热爱,从而可以轻忽世俗的纷扰。

然而,在他们的右边有一个长了翅膀的白色魔鬼,正用鼻子吹奏着笛子;左边则有一个天使正抬头仰望着出现在云雾中的耶稣;还有一个躲在树后的人,手持系着一只象征淫荡的罐子长棍在窥伺着。也许博老师在暗示,人性是不稳定的,即使暂时超脱了,周围还是随时有恶魔的威胁,欲望的诱惑,当然也永远都有圣神的慈悲呼唤,画面上方的上主看着无知犯罪的人们,表现出无奈又着急的神情。

画最右边的部分呈现了地狱。同样的暗红色天空衬托着灾难气氛;前方,一些罪人被鬼怪追逐、吞食;另一些人则被赶进一座正在搭建的监狱高塔,上方有一个绞刑架。远处的一个高塔上已有绞死的尸体悬挂着,依稀可辨。

显然,博老师不是以画神怪或地狱为乐,也不见得是什么超现实主义画家。他以真诚的心想告诉人们善恶有报的道理,劝诫世人重德行善,可谓用心良苦。

说是三联画其实是四幅画,因为将两侧的屏风合上就会出现另一幅作品

徒步旅行者

双翼外侧的油画名叫“徒步旅行者”(Wayfarer 或 the Path of Life)。

油画前景描绘了一个瘦弱和衣衫褴褛的男人背负一个篮筐穿越着险恶之地。头盖骨和骨头散落在画面左下角,一条恶狗正要撕咬他的脚踝,而他脚下的独木桥显得非常得脆弱。

油画后景中,强盗们正在抢劫另一名旅行者,并将其绑在大树上。油画右侧的农民随风笛声翩翩起舞。远处聚集着一大群人,巨大的绞刑架上悬吊着车轮,用于展示被执行死刑的囚犯。波希用以揭露这个阴险的世界,强盗和恶犬象征着诋毁者和诽谤者。农民的状态表示着麻木者的所处险境。

好了今天就到这吧,休息休息一下。拜拜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