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意义
人为什么活着,他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执念从古希腊的哲学圣人苏格拉底开始追问,至今也有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来的追问,也没有得到终极的答案。而这个执念却成了人们的心结,也成了西方关于人的学问的底色。虽然后来的基督教摧毁了古希腊哲学,并成了哲学的死敌,用宗教信仰替代了哲学的思考,但是后来的基督教也试图用哲学来改造宗教。再后来关于人的哲学也在“上帝死了”的理念中,与宗教展开了殊死搏斗,使得关于人的哲学研究有了进一步地发展。
有关宗教与哲学斗争故事,就留给哲学家们去讲吧。对于人活着的意义,这让我想起老子说的道。他说道,看不见、听不见,更是摸不着,面对面却看不见其脸,跟随它也看不见其脊梁。就算你品德高尚,心智超群,能把道说出个一二,当你试图说明它时,却就不是道了。这样的状态,我在生活中常常遇见,当我觉得自己对某件事情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说与别人听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力不从心,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老子的道涵盖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了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所以关于人活着的意义也包含在老子的道中,人为什么活着是生命之道,妙不可言。我觉得老子说的道,和古希腊先哲们提出的命题一样,是无法说破的,也就是无解。人活着的意义若水,随着盛水的器皿改变形状,故而难以塑形。
我下乡当知青的时候,听到一个知青朋友演唱过一首美国歌曲,叫《老黑奴》大概意思就是有一个年老的女黑奴,她的老伴和儿女,以及多年的朋友们都死去了,都到了她希望的乐园,只留下她一人活在世界上,于是她不想再活在人世,希望和逝去的人们一样到达幸福的天堂,与亲人及朋友们相聚。后来,我读了余华写的《活着》据我周边写小说的朋友告诉我,余华的这部小说就偶感于《老黑奴》这首歌曲。也难怪,读《活着》这部书,让我感觉似曾相识,原来点笔之处在此。
但是,《活着》与《老黑奴》的中心思想是不同的。《老黑奴》中描述的女黑奴余生是为了死,寻死是自己用来获得重生的手段,用死来诠释人余生活着的意义,也就是宗教描述的天国,《老黑奴》可以用结束生命的方式进入天堂,获得幸福,并与亲人重逢。而《活着》中的主人公徐福贵呢,却用中国的哲学理念证明活着,是生命的全部意义,那怕是经历了无数的人生诸多苦难与不幸,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只留下一头老牛和他生活,他也勇敢地在人世间活着。是呀一棵参天大树,一旦倒下失去了翠绿,就不可能再为自然的发展进化起到作用。至于一棵树倒下后会变成其他,那也只是为人类的存在起作用。对于我们人来说,只有活着的时候才能够思考,才可能去造化,命都没了,你还能做什么?你的思想和才能只因为你的活着才显示出价值。尤其是芸芸众生,活着才是硬道理。追问活着之外的人的意义,就像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也。
我把人们追问人活着的意义视为执念,原因在于我们追求的不是一个固定的理念,社会的意义随着时间的变迁,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果我们不随之改变自己,就会形成执念,固守于自己的一己之念与社会对抗。坚守固然受人敬佩,如果我们坚守的是一些虚无缥缈的存在,那么我们只能是自毁于自己的颠倒梦想。人活着的意义只与自己信仰有关,与自己的知识才能有关,与历史时代有关,进不了庙堂就不要瞎想。
活着就是存在,活着的意义就是人的本质。活着是空,当活着被事物充填,就不再有空了。所以,存在先于本质应当是成立的。只有活明白了再谈意义,命题才可以成立。所以,人活着的意义是后来的,是人们生活过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总结才体现出来的,并不是我们根据事先立下的命题活着。谈人生的意义,首先是你有了生命的个体,然后你在人生的初期接受了人类的教育,获得了生存的力量,成年后你开始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实践,有了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并从中检验你获得的教育程度和你的作为,于是,你的生命有无意义便在此中产生了。
故而,离了本去说末,没有开始就去论终极目标,势必有本末倒置之嫌。没有生命的实践讨论生命的意义,最后也只能在形而上的理念中折磨自己,为自己的生活徒增烦恼。所以,还是先好好地活着,待有了社会实践,有了德行之后再来说意义吧,我赞同活着先于意义之说,也是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