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
从第一期的“遇见”到第十一期的“那一天”。在朗读者的舞台上我们见证了许多人的情感流露。每一期的主题都能扣人心弦。
在一个娱乐综艺铺天盖地的声响下,朗读者独辟蹊径,一股清风雅气吹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每位朗读者都述说着他们各自温暖的故事和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这是董卿形容《朗诵者》初期筹建的状况。得知《朗读者》背后的故事,不禁要为董卿点赞,她的坚强她的韧性让我动容
每期的主题都很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写一段我的想法,做一个独特姑娘,走一段奇妙人生
《朗读者》《遇见》是一段谈话的开始,是一段感情的萌发。在最美的年纪遇见对的人是我们的祈愿,在转角处续一段良缘是我们的幸运。每一次遇见都是眼神的交汇,都是一瞬间的搁浅。
《陪伴》是最有说服力的深情,是触动人心的感动。我们身边有父母家人的陪伴,恋人伴侣的陪伴,朋友知己的陪伴。一个人愿意陪你成长,愿意与你同行,愿意和你坐在蓝天下说天侃地,愿意耐心的听你倾吐苦水,那我要恭喜你了,因为你很幸运遇到了最长情的告白
《选择》我们的人生是由每一道选择题组成的,作出选择的那一刻我们也在默不作声的成长。小到一件衣服颜色的选择,大到人生转折点的选择。每一次都是对自己作出的承诺,每一次都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礼物》我们被老天当做礼物,送给我们的父母。父母又把爱当礼物给予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即是礼物的接受者也是礼物的馈赠者。提及礼物,我们能想到的字眼有惊喜,浪漫,感动;却不知有一种礼物叫离开,爱得太满会选择成全,拥得太紧会选择放手,这份礼物送的人微感沉重接的人略显轻松。
《第一次》最充实的人生是你品尝每个第一次,一路走一直试。我们透视不了未来,穿越不了来生,谁也不能定义永远,亦如谁也解读不了长久。
每一秒都不能重新来过,每一段过去都不能再回去体验,每个第一次都不可复制,前一秒的哭泣再也没机会让微笑代替。
愿我们珍惜第一次,珍惜第一次相见,珍惜第一次约会,让第一次的画面美的不像话,这样每每回忆起来便可嘴角上扬。
《眼泪》大多数人对眼泪更多的理解是懦弱。或许有无助的成分但一定不是全部。它可以是离别时的不舍,是压力的释放,是情真意切的感动还可能是对回忆的祭奠。
希望你难受时可以用眼泪表达,泪流过后,再次披荆斩棘,奔赴战场。
《告别》一次次的离开,一段段的诀别。我们慢慢的长大,告别的氛围也渐渐的浓厚。有些分离暗示着擦肩而过有些分离却意味着再也不见。我们总是吝啬爱意吝啬拥抱,用简单的动作堵住情感的涌流。挥手是期望下次的告别,回头是不舍离去的告别。
《勇气》我想用神奇来形容它,它是前人先烈的成事基础,也是大咖人士的必备品质。勇气可以给人力量,增人信心,塑人品格。勇敢的告白或许能携手相恋,勇敢的尝试或许能收获意外,勇敢的前行让我们能发现下一片樱桃竹林
《朗读者》《家》这个词包含着油盐酱醋,夹杂着酸甜苦辣。家里的温暖是舒服、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回到那个地方都不会感到不安,都不会因礼貌而拘束。
那是家人的聚会地点,是心灵的最暖港湾。
《味道》恋爱的味道像蛋糕一样甜美,失去的味道像柠檬一样酸浓,疼痛的味道像胆汁一样苦涩,青春的味道像重庆火锅一样辣爽。
每件事每个人都能在我们心中泛起某种味道,有些被风吹散了,有些却久居不离。心扉的打开是味道的共享。人生百味,你的人生味道是否也沁人心脾呢?
《那一天》那一天我18岁了,那一天我扎起了马尾,那一天我与你相约。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那一天,回忆起来心中掀起涟漪,转过头去早已泪流满面。
那一天的每个动作每句话深深印刻在心里,不会过期不会忘怀,它可能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它可能装满一个人的全部。
《朗读者》每个人站在朗读亭里都是一颗星,他绽放的光芒独特而有深意。
王耀庆怀念爷爷时的眼光闪动,徐静蕾想念奶奶时的泪珠滴答,他们的情感牵动了我的内心。我从来不会去主动触碰,在那样的情境下当我看到“爷爷奶奶”这四个字时心里蹿出来一股情丝,那么明显那么脆弱
斯琴高娃朗读母亲的情怀,让主持人董卿忍不住相拥大哭,安文彬谈及香港回归时触发的家国情怀让他老泪慢流。
在这个舞台上,不仅有感动的泪水,还有可爱的笑声,金士杰花甲得子,他的动作神情表露出欣喜,他说他得低调一点,怕幸福溜走。说话时他用手指戳着下巴,属于他的小确幸挂在脸上甜在心里。
当看到《红楼梦》时,董卿即兴朗读,她以朗读者的身份感情饱满的为我们朗读。她的从容才气让人赞叹连连,她的诗书谈吐让人心生敬意。对于书籍不仅读之繁多还读之透彻。很喜欢她说的一句话,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
《朗读者》是一个文化交融的圈子,它把天文,科考,爱情,亲情,厨艺,摄影等等都与文化产生关联,都与朗读相伴而生。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白金婚夫妇共同朗读的《从前慢》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
《朗读者》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成了书香校园的传播渠道,让我们的生活被朗读感染,让我们的闲暇被书籍填充。
《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