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的话
能够发现此事物和彼事物的差别,并由此通过比较、分析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思维方式。而且往往听上去也都很有道理。
但听上去有道理的话却未必就一定是对的。
比如某教授说,德语从句很多,句子很长。所以德国人擅长做长远规划,比如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而汉语的句子往往很短,还喜欢用长度更短的成语,所以中国人做事情就只顾眼前,做的计划也短,顶多是五年,最长不过十年。
乍一听,很有道理,但仔细想又觉得哪儿不对。
中国和德国的确有许多不同之处,汉语和德语的使用习惯也的确不同,但这种不同并非就是中德之间关于计划性的长短之争的原因。因为德语句子长,那不同于德语的语言相对就都短,并不单单只有汉语,难道世界上所有不说德语的国家做计划都比德国短吗?
再说,计划再长如果不能实现有什么意义呢?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一系列措施,如统一钱币、文字、度量衡,修长城、驰道、直道,收缴全国的金属做成金人,派人出海寻求长生不老药,不都是为了从一世而至万世这个宏伟的计划吗?
到最后却二世而亡。
中国国力一度很弱,所以往往让人有一种只要是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一定是自己错了的自卑感。
不过还好,现在中国的国力在慢慢恢复,这种自卑感也必将会渐渐消除。
但是这种将不同轻易当作两个事物相别的原因的思维方式却未必会轻易消除。
因为很早中国文化中就有类比的习惯,且喜欢将类比当做推理使用。
老子说:“上善若水”,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但水真的善利万物吗?之前在塞外,常年缺水,水的确非常宝贵。但自从回到湖北后,我就不在觉得水有多吗宝贵,尤其是最近湖北境内水满为患,全国各地受灾人口数以百万计,财产损失更难以计数。
我觉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对此时身处灾区的人们,是一种嘲弄和讽刺。
无论善与恶,都是人的事,我们更应该从人的身上去寻找,抽样调查也好,逻辑推理也罢,总好过坐在家里冥想来的靠谱些。
有的人说,在表达观点时,没有数据做基础,只是一味地下结论,就是耍流氓。我觉得挺有道理。
当然我不认为,这种说法就一定是对的。因为有些听上去有道理的结论,往往并不准确,包括我自己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