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
她已经83岁了,今年是她离开老伴的23年。
别人都以为老伴走后,她活不了太久,因为失去老伴的照顾,生活有太多不方便。
一个人生活已经很凄凉了,何况年过半百的孤寡老人。
好在她性情乐观开朗,怀揣着对生活的希望,坚强的熬过了23个四季轮回。
她用生命的力量勇敢的迎接未来的未知和恐惧。我从心底敬仰她,并为之自豪。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体日况欲下,加上年轻时重体力劳动的劳顿,身体像一座摇摇欲坠的老屋,好像风轻轻拂过,也能随时让它倒塌。
每次见到她都觉得她依旧刚强,看到眼角日益松弛的皱纹和脸颊日渐丰盈的斑点,我又从心里心疼她,心疼她老的太快,更害怕她会离开。
我曾无数次在心里期许:她能长命百岁。
那时,我觉得只要她活着,对我来说是一种恩赐,也是一种希望。
孙子尚小的时候,她每天负责给孙子做饭。起早贪黑的忙活一切微不足道的琐碎,忙完家里忙地里,忙完地里找活干,像一只永远不甘停歇的陀螺。
那时我觉得她好累,我希望有朝一日她能卸下生活的重担,舒心的安享晚年。
后来孙子求学走了,她终于过上了所谓的“晚年生活”。
八十岁生日那年,她身体急剧消瘦,整个人像一只干瘪的气球。
冬天和春天的时候,她只能坐在炕上摇望窗外的枯叶,唯一的陪伴是窗缝中溜进来的几声猫叫,她喜欢夜猫踩落柴垛的声音,那是她无聊的时光里,仅有的乐趣。
天晴的时候,她看到树影下投射的阳光,她隐隐感到了一丝温暖。
看得久了,她的眼里会不自觉涌出泪水,透过满眼的空洞,隔着远方,也能感觉到她心里的悲苦与无奈。
感觉眼角湿润的时候,她会颤巍巍伸出手去擦拭,因为她不想活得像个可怜虫,她想尽量体面些,哪怕强忍。
窗外的阳光近在咫尺,却远在眼前,因为她的双腿不争,所以只能靠着隔窗遥望。
她不会玩手机,眼睛也高度白内障,每天只能盘踞在自己的一方田地,靠发呆一分一秒的生活。
儿女们都为各自的生计忙活,只有身体抱恙的时候,他们才会凑到炕边嘘寒问暖。
片刻的温暖也让她心满意足,至少孩子们还有心。
她年轻的时候非常能干,她为了儿女操碎了心,尤其是小儿子。她舐犊情深,想凭借自己的力量为孩子减轻负担,那时她很累,但她很满足。
那时她以自己的年轻能干为荣,那是一个目母亲身份的价值体现。
现在她年老体弱,当年的星光灿烂已不复存在,接近灯枯油尽,无法继续输出价值,好像无形中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儿媳每次做饭都给她看脸色,有时心情不好可能只给她半碗饭。
去年冬天,她气息微弱,无奈之下只好住进了医院,儿子声称无空照料,然后就撩了电话。
女儿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临床病人询问儿子怎么不来照看时,她竟强颜欢笑对人说:“儿媳脚扭伤了,人家在照顾儿媳”。
说罢,她眼角流露出一丝凄凉,偷偷摸了把眼泪。
只有她自己知道真相究竟怎么回事。
明明是亲妈,却活出了后妈的窘迫和无奈。生活对于她而言好像炼狱,每天都是无尽的煎熬,她就像墙缝里的阳光,耗尽最后一丝气息,也逃不出被抛弃的命运。
她很少像别人诉说自己的遭遇,所以性情也不在像从前那般乐观,多数时间喜欢独自伤身。
她不想给儿子落下不孝的骂名,所以独自承担了所有的苦楚。
养儿为防老,却演变为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
我无法想象他儿子大言不惭声称自己孝顺时是何种心境,哪怕有一点人性也不会在母亲腿疼的掉眼泪时冷眼旁观。
她可以承受病痛的折磨,但她害怕变成一个废人,因为那样,她可能要被儿子抛弃了,她不想做一个孤寡老人。
不知何时,积极乐观的她变得多愁善感,也许是儿子的不孝和身体的日况欲下,让她对这个悲凉的世界,逐渐失去信心。
她只能凭借对生命最后的幻想来释怀眼前的苟且,她在等她最疼爱的孙子学成归来,那是最亲近的人。
她心里明白,孙子即使回来了,也不可能守在身边,总要出门为生活奔波,但她还是怀揣着希望期盼等待,这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留恋与不舍。
老年最悲哀的不是膝下无子,而是老无所依。
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