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阅读分享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我们想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2022-09-07  本文已影响0人  唠叨妖的鸡娃日记

蹲下身来近距离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真正的特质,他们内心的声音,他们眼中的世界。

“世界课堂”的八大能力维度:做有根的“全球公民”、阅读力与表达力、信息技术与数理能力、适应性与探索力、分析与创造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心智习惯、善良与诚实。

——张华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

“你是想让孩子追求满意的分数,还是希望他拥有幸福的人生?”

答案不言而喻。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又经常陷入两难的纠结,一方面我们不希望孩子为了考试补课熬夜刷题,希望给他留白的时间慢慢成长,给他玩耍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被各种信息焦虑着,全市中考普高率不到50%,意味着一多半的孩子上不了普通公立高中,某某学霸初中已经把高中数理化提前学完了,不提前学怎么行呢?“减负减负”,学校减负了,我们减负了,但周围的孩子一个个课外补习得更猛更超前,对于没有其它升学途径的父母来说,减负是不是意味着离上个优质高中的目标更加遥远了呢?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这本书恰好可以给这种弥漫的焦虑带来更多不同的思考和行动的指引,围绕“世界课堂”的八大能力,教给父母如何在生活学习的点滴中,培养孩子学习自驱力和创新自信力,培养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

做有根的“全球公民”

在全世界万物互联的今天,孩子更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即全人,以此为核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又可以扩展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在孩子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中,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通才教育,朝着培养未来的T型人才方向,做个T型少年。“—”代表广度,“|”代表深度。T型少年的特征包括3点:既有知识广度,又有思维深度;既会跨学科思维,又会解决问题;既能开放协作,又能自我突破。

阅读力与表达力

阅读是竞争力的根本,书中提到了“青少年ABCD阅读法”,即陪伴+广读书+多读经典+深度阅读+激励。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升上初中以后,父母经常觉得孩子作业越来越多,几乎没有时间安静的坐下来捧本书,享受阅读时光,各种打卡时间碎片化,经常是催孩子“快点,好了没有呀?”“还有这个要做”……但作业再多,也要阅读;越是作业多,各科成绩徘徊不前时,越是要阅读。

结合阅读力与表达力,有句很简单但又很有用的话:课后阅读20分钟,胜过写作业2小时;每天坚持写100字,胜过背书2000字。

信息技术与数理能力

信息时代,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成为新的趋势,我们需要给新一代的青少年提供支持,让他们成为“新学习革命”的主人。无论是“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星球学校,还是拥有最聪明学生的奇点大学,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其核心为游戏化学习能力、哲思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更提倡的是把现实问题搬到课堂上,极度注重应用和实践,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让孩子在信息时代大放异彩。

适应性与探索力

跨学科思维和可迁移能力是研究探索与成长的重要能力。“一枚硬币的能力”,引导孩子从一枚硬币开始进行一场跨学科的思考。从一枚硬币,可以扩展到设计、数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经济学等方面,看似平常的一件物品或一件事,却可以此为知识的载体或工具,开启全方位的视野和思维。项目制学习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实用的方法。

分析与创造力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宫崎骏将创造力分为两个阶段:直觉想象与推理分析。

提升创造力最有效的方法是设计思维。设计思维以需求为中心,分为5个步骤:同理心、定义、头脑风暴、原型制作、测试。每个步骤里都以激发孩子兴趣为前提,调动积极性,通过社会实践,参与真实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这也是学徒制的学习。

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

领导力不是“班干部”、“权力”,其本质是影响力,与团队合作过程中体现出的人格魅力、洞察力、感染力,以及在困难面前展现出的毅力、勇气和决心。

生活中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去锻炼,比如自己制定全家的旅行计划,管理家庭团队,培养众商能力。

心智习惯

心智习惯包括时间管理与压力管理,自我效能、自律、抗挫力、恢复能力等。

我们经常说“自律才能自由”,其实这只是针对大人而言,对孩子来说“自由才自律”,要给孩子留白、犯错、慢的时间,给孩子方法不如指方向。

善良与诚实

善良一直是人们应该具有的珍贵品格。在复杂的世界中,善良并不代表懦弱。只是我们要告诉孩子善良需要带一点锋芒。先别慌张,懂得边界;带点锋芒,不委屈自己;勇于担当,创造力向善。

我们要直面社会上的一些新闻,不是一味地只是灌输社会上的某些扭曲,可以和孩子进行开放客观的讨论,让孩子学会分辨新闻信息真假,以及该有的边界,同时学会保护自己。要有果敢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勇于担当。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单纯是做父母,更需要做智慧型的父母。这很难,但也不难。我们不需要攀比和焦虑,已经发生的不用太纠结,要做的就是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学会做孩子生活的观察者,当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提供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