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成长不反复
保持好奇,继续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这里是易喜聊成长。
有一期《冬吴同学会》里梁冬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他问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不知道什么时候,过去觉得自己已经想明白的事又突然迷茫了,过去觉得不是问题的事,后来又成为问题了。我们以为在成长,我们 以为进步到了第6级,不知道某一天被一件什么事打回到了第4级。也就是说,成长这件小事对于我们来说是 非线性的,不是上了第2个台阶下一步就必然会走到第3个台阶,他有可能是走着走着下一步就跌回到第1个 台阶,也有可能直接跃到第8个台阶,还有可能绕到隔壁的飞行航道上变着花样飞。
成长路径是会反复的,而且很多时候会反复,比如有个朋友是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讲师,里面有一个习惯叫做以终为始,可是这个讲师却做不到以终为始,无计划无目标,想到哪做到哪,这就是“成长的反复”。按理说这个讲师既然能够讲授以终为始,他首先应该是践行者,如果自己都做不到,说明他成长的积分还不够,出去讲课就只好流于表面,讲目标讲了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没有目标,这是很有可能的。
再比如,二木做了多年的媒体,大部分时间里他认为对媒体的理解很靠谱、很透彻,可是到了不惑之年,经历了若干项目的挫败、家庭的变故,他陷入了对媒体这个职业的困惑,曾经熟悉的套路、惯用的方法,好像一下子失效了,原来觉得那么有意义的事,现在没意义了。老司机尚且迷路,何况初出茅庐的菜鸟。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冬吴节目里吴伯凡老师给出了一个答案,说人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每天做什么常常是受外界裹挟的,常常要面对和处理大量随机的事务,不论是出于主动或被动,我们最终向哪迈出下一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究竟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这向上的一步是否蕴藏着下行的危机,都是不可预知的,成长的反复性就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放大。
缺乏规划和定力的成长曲线就像反复无常的股市走势。
The lack of planning and force growth curves is like a volatile stock market trend.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里说过,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也要享受成长的过程,即使他是反复的。这意味着我们要选择正确的事义无反顾的做下去,并且沉浸其中。
有一本叫做《搞定》的书,里面提到了如何沉浸其中的做法,那就是选择一个信得过的工具,比如手机的事项提醒,或者纸质便利贴,又或者一本日历。把未来将要做的事分成2分钟内可以完成的事、下一步清单、参考资料、等待清单、项目清单等,这样就可以解放大脑,让你可以全神贯注的沉浸在当下要做的。
只要追求成长,就会走在不断进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