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迷茫?不,有大机会
问:特别迷茫,光是今年,教育整个行业一夜之间都不能搞了,房地产也不行了,许首富变成了首负,直播头部也没了,现实的压力依然存在,还更大了,那到底该干什么?这场变化指向哪里?
答:一条核心认知:有变化才有机会,变化越大,机会越大,要没什么变化才是死气沉沉呢。
今年开始的变化如此剧烈,当然蕴含着天大的机会。
至于干什么,有一整套判断逻辑。
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往,人人都有欲望。
社会是由人类构成,所谓世间事不过就是人类大大小小的欲望被追逐、被实现的结果。
博弈因利而起,有欲望则有发展,欲望无止境,于是发展无极限,直到某一时刻承受不起,或者无法驾驭能量,以某种无法推测的方式走向毁灭,或者以另外一种形式生存。
欲望在我们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毒蛇猛兽,通常会跟不好的事联系在一起,是需要被时刻警惕的,其实欲望本身并没有善恶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个体追求满足欲望的出发点是否是利他的,是否有利于众人、有利于社会。
如果客观上的结果是造福大众,那么就会承载更多的责任,至于私德上是不是有亏,或者出发点是不是格调高,都不是关键影响因素,比如卢梭、马丁路德金以及很多伟人先贤,还有现在很多企业家如乔布斯、小札等,都曾有过不光彩的道德瑕疵,但他们的思想或者做出来的功业却是实实在在令大众受益的。
如果是为了一己私欲,只为攫取利益而不愿承担丝毫责任,那么本质上就是伤害了群体的利益,群体就不会容他,像贪官蛀虫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以及最近被重罚的头部直播。
另外有些好人,没什么道德污点,也没有什么利于大众的事,这样的人也谈不上影响力,甚至被认为“德之贼也”。
欲望是人类生存的天性,还是奋斗向上的动力,就看出发点是什么,关键就在利他。
认清这个本质,政治是制定规则、为大众谋福祉的学问,外交是在复杂形势中博弈平衡的艺术,科学是以可证伪性、可证实、可重复的方法让人类神经智力认知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我眼中这是代表人类智力巅峰的三个领域,就是因为承担着为更多人谋利的重任。
“利他”并不是情怀式的爱心召唤或者道德说教,而是最顶级的能力和资源,所以我常说:“善良不是品性,而是能力”。
我们分析一下古今中外顶级政治家、外交家都具备哪些素养?
哲学、文学、心理学(包括社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兵学,具备宏观大局观、演说能力、写作能力、决断能力、选择能力、洞察人心和审时度势,另外还得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及心理素质,比如高祖刘邦、开国总理周恩来、还有俾斯麦、黎塞留等等,读这些人的传记至少有助于我们认知到这世上有些人是如神一般的存在,他们掌握的能力和素养,可以说每一项都是为大众、确切点说是为大众欲望服务的(某些时候掌控大众欲望)。
而顶级科学家就需要有天分,像牛顿、图灵、爱因斯坦、纳什、司马贺等等,都是智商超出普通人好几个量级,事实上科学方面绝大多数成果都是科学家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完成的,牛顿、爱因斯坦都是不足30就提出了自己影响世界的成果,而且每一项都是旷古烁今。即便到了现在,有学术声望的顶级科学家只要查下履历就知道,都是12、3岁就上大学,17、8岁就博士毕业,20多岁就出专利成果,这些人生来就是献身于学术,带着改变世界的使命感专精一域,我们普通人只要仰望、钦佩、尊敬、感恩,并享受科学带来的便利就好,如果可能,利用技术加快应用,利他利己。
政治家、外交家是情商巅峰的典范,科学家就是智商极致的代表。
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感谢这个时代,有尽情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智商高的,进入学术共同体,做出科研成果,当然研究领域和导师以及共同体都很关键;像我这样智商不够的,可以向情商的顶峰攀爬,在一个领域深挖,能利于多少人的利益,就能有多大成就。
那么眼下最需要搞清的问题是:你的欲望是什么?利己?利他?如何利?
人的欲望大体还是遵循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生存、名利、自我实现,不管是什么,只需要写下来,然后分段细化,分析达成这个欲望需要怎样的技能、条件和资源,人这一生,说穿了不过就是资源整合和技能修炼。
人和人之间就是在欲望的实现过程中慢慢拉开了差距,而原因其实也简单:发展配不上欲望,发展方向不是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