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名臣李化龙(一)
李化龙,(1555—1611),字于田,号霖环,长垣人。又据《峄县志》:李化龙,字雷门,祖籍甘肃陇西,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出生于峄县,为汉代名将李广的六十六世孙。万历二年中进士,先任嵩县知县。因政绩卓越,升任南京工部主事,历任通政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工部右侍郎,兵部侍郎兵部尚书。
在任职工部右侍郎期间,临危受命赴济宁任总督河道。为运河新河的全面开通立下汗马功劳。万历三十九年(1611)八月,李化龙因为过度操劳,不幸病故于兵部尚书任上。谥襄毅,赠少师加赠太师,享年仅56岁。他将大量心血用于枣庄段运河的建设,对枣庄段运河的开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峄城人民念念不忘他治理运河的功勋,与刘东星等治河大员一起在峄境建有“三公祠”以兹纪念。
李化龙天资聪慧,二十岁就当上了嵩县县令。那正是年青气盛、血气方刚时候。他凭着一腔热情和过人智慧,秉公办事,不畏权贵,体察民情,很受百姓拥护。上任不久,李化龙察觉以前在衙门里办差的胥吏有营私舞弊以权谋私的行为,当即立断,将已调往别处的胥吏全部召回,逐一审清了他们的隐私,绳之以法。李化龙因此名声大振。
万历二十二年,李化龙擢升右佥都御史奉旨巡抚辽东,在辽东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与总兵董一元定计痛击来犯之敌,取得空前大捷,李化龙因功升为兵部右侍郎。
万历二十八年,西南边境发生播州士司杨应龙的叛乱。前去平叛的官军中了埋伏,全军覆没,天下震惊。神宗急调李化龙,赐尚方宝剑,总督川、贵、湖三省兵马二十四万,与杨应龙展开决战。李化龙一举平定叛乱,结束了杨氏在贵州长达800余年的统治。此战进一步显示出李化龙卓越的军事才能,使很多居功自傲的官军将领望而生威。
万历三十年秋,也就是云南平叛胜利不久,李化龙的父亲在家乡病逝,李化龙以父丧丁忧上疏神宗,乞求归乡侍养老母,并打算从此告别仕途,不再复出。
万历三十一年(1603),黄河发生重大水患,沛县一带连续决口,黄河水“灌昭阳,入夏镇,横冲运道,平地一望巨漫,居民田庐荡然无存焉,老人皆谓百年所无也。”
在此危难时刻,朝廷再一次下诏起用在家守制的李化龙,任命他为工部侍郎总督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