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走在铺满诗意的路上旅行

桐城文和园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0人  米米荣

桐城,天下文都的代表,有谁知道,天下文都起始于谁,有说方苞有说姚鼐,可能没人知道还有个张廷玉吧?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修书人并是这张宰相,因他父亲是张英为康熙帝大学士,故张廷玉在雍正朝被称为二宰相或张小宰相,雍正说他“气度端凝,应对明晰”,评价他一辈子谨小慎微,不事张扬,能在满清稳居三朝,非一般人能比。

张廷玉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他的文和园在桐城西龙眠山里,当地人称宰相坟。

桐城文和园

沿着龙眠山间乡村公路十余里,看到这座相国桥,就表示到了。

桥下是清澈的小溪抱山而行。

桐城文和园

过了相国桥,来到山中蜿蜒小路,正值八月流火,路边的板栗树果实累累。

桐城文和园

来到文和园入口,山中特产麻石铺路,入口处两排松柏迎立,似是让入门拜谒人整装肃穆,但因着几百年的时间,白云苍狗,树木葱茏,竟将那松柏掩隐。

桐城文和园

入园小走,荒草萋萋,仔细看那路边多是桐城乡间常见的指甲花,原是过去的姑娘们别在耳后,涂于指间。

桐城文和园 桐城文和园

远远看到了文和园围墙,在翠竹掩映之下,露出粉墙黛瓦,颇有皖韵。围墙外自是乡民们茶园菜地,可见老相国身后并不寂寥。

桐城文和园

站在文和园门口,小门别院,少了重臣显赫,但多了隐后气度。

桐城文和园

拾阶而上,站于门口,极目远眺,两山之间夹有溪流,门前山豁,逶迤而下,山风徐来,很是凉爽。背靠山腰,试想冬日暖阳,必晒得园中人,极为恬然。

桐城文和园

进来后是一个庭院,庭院遍栽翠竹,是否喻指这黄土垄中人一生清廉公正,以致于其子一甲榜眼,为不夺天下寒士机会,改为二甲。

桐城文和园

进得门中,就见一照壁,传为雍正亲赐,以表嘉奖。

桐城文和园 桐城文和园 桐城文和园

抬头就见享堂,正中一木质雕像,张中堂正襟危坐,原本这享堂背面有一中堂画像,如今已经撤了下来,只留下了日深月久的灰迹。

桐城文和园 桐城文和园

中堂后,穿过一片柏树林,就是宝顶阳山,山前一对功德碑,五对石像生。

桐城文和园 桐城文和园 桐城文和园

同行的同伴说,陵墓总让人害怕,但我想,张宰辅一生清正端明,此中山风烈烈,林霍悠然,是后人瞻仰的好地方。

桐城文风只剩在清史记载,如今桐城人和别处似乎没什么不同,不论是桐城派文章还是张宰辅为官,又和别处不同。

清朝汉臣中有三大重臣,一是张廷玉,一是曾国藩,一是李鸿章,李鸿章合肥庐州人,和桐城相隔百把里,既受江淮文化影响,又受桐城文风影响,一脉相承,两者都是治世之重臣,前者是盛世,后者是乱世;曾国藩,出将入相清朝第一人,也称为清朝第一完人,以文臣作武将,但他确是桐城派传人,无论他的文风还是他的为官之道,极讲中庸和守正,所以,桐城似乎的确和外地不同。

乾隆十五年春天,张廷玉回到安徽桐城老家,伯爵的名分没了,“配享太庙”的荣誉也没了,最后又被抄了家。就这样,他又活了五年,终日默坐,不发一语,最终八十四岁高龄去世,去世时是否落寞难了,是否遗憾难终,又是否欲对人言不能言的情愫,皆不得知。

如今,斯人已去,只剩林中山风,及残碑构件。

桐城文和园
桐城文和园 桐城文和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