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职业苦逼么?来PK一下!
现在做什么职业的人都说自己的职业苦逼,还动辄自称为狗(狗表示这是自己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做教师的说自己苦逼,起早贪黑呕心沥血还得受学生的气;
做医生的说自己苦逼,夜班轮值还得堤防医闹;
做编辑的说自己苦逼,废寝忘食加班加点还得面对主编碾压……
总之,没有一个说自己的职业不苦逼的。
更说自己是“狗”:搞设计的叫设计狗,写文案的叫文案狗,程序员叫程序狗,打工的叫打工狗,码字的叫码字狗……等等。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毕竟,狗可没那么苦逼,狗过得比咱们好,咱没资格侮辱它。
甭说平常百姓的工作,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职业,也有其苦逼之处。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偶尔会跟一群专家教授到企业调研。
在企业老板面前,感觉专家教授就挺苦逼的:顶着个知识分子的头衔,还不是为了五斗米折腰,为老板服务;拿了个博士博士后,在学术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1年赚的还不如人家1天赚的多。
电影电视里的高逼格职业,也是经过了“艺术化”的包装。
《新快报》前两天做了一个专题,标题是《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职业其实都是蛮苦逼的》,其中列举了好多职业:
心理治疗师:哪有《无间道》里面高贵冷艳有性格的陈慧琳,现实中的心理治疗师整一个居委会大妈,应付求诊者的各种狗血问题,劝这哄那。充当垃圾桶接收别人的负能量不说,偶尔还因为误会被家属恐吓。
律师:也没有《一号皇庭》、《律政精英》这类下饭剧那么高逼格,事实上大大小小的执业律师都要四处奔波,偶尔还要进山见当事人,见识各种人间狗血剧。如非公职人员,其收入来源都靠一张嘴去谈判,好比业务员拉客户,连律师费都要靠自己去催收——那你说公职好吧,但公职的觉得自己赚的还不如外面律师的零头,还是觉得自己苦逼。
建筑师:可不像《单身男女》里的吴彦祖那样动辄接手超后现代的地标建筑,大多数建筑师每天都在普通写字楼和住宅楼里折腾,戴着安全帽,脚踩防水靴,日晒雨淋,灰头土脸。
记得我刚毕业那会,楼下住着几个刚进市政局工作的年轻人,房子是单位帮他们租的。
因为都是年轻人,我们很快熟了,那段时间适逢世界杯,偶尔到楼下和他们一起看球。说起工作这事,他们也是“一壳眼泪”(粤语),说他们搞市政,做测绘的,天天日晒风吹,雨雪无阻,偶尔还要跟下水道打交道。
没做文字工作之前,我就一直以为做一个自由写作者就是像电视上演的那样——
环境幽雅的咖啡厅,一部笔记本电脑,一杯香味浓郁的咖啡,我靠落地玻璃窗坐着,作沉思状,待灵感来袭便十指翻飞……午后的暖阳不时投射到我俊逸(⊙﹏⊙b敬告:要吐请吐留言区)的侧脸上,勾勒出金黄色的剪影……
然而,现实却是这样的画风:
刚起床,穿着睡衣,牙齿没刷脸还没洗,想着就要截稿,遂重重地叹一口气,打开电脑开始码字,此时,我一嘴口臭,蓬头垢面,像个被社会遗弃的流浪汉(流浪汉表示不服)。
而且,一个小时过去,眼前的WORD文档仍然一片空白,焦虑与压力排山倒海,分分钟想撞墙。
不止这些,偶尔遇上个文贼盗稿,还有杂志本身就拖欠稿费的,有理都没处说……
既然说到这里,那就说个题外话:写作的职业化并不美。
与别的行业一样,在写手界闯出一片天的也是极少数人,这极少数人也是从苦逼中逼出来的,而且很多至今依然苦逼——
码字有天花板效应,它不像贸易,只要有交易就有钱,空间无限大。而码字就像做流水线,字数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可能再往上增了——码字可能比流水线工人更苦,因为写作不但要体力,还要脑力。
当然,现在的故事小说可以改编成剧本、游戏,加上自媒体的爆发令文字的价值空间扩大了许多,但天花板效应依然是存在的。
成为大神的那些个写手,特别是网络写手,一天码一万字的大有人在,想想当中的痛苦,你就知道什么叫苦逼了。
李安成名前,窝在家里做了6年的家庭主男,期间除了看书就是写剧本,靠太太微薄的薪水度日……李安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过:“我想我如果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自杀了。”
如今,李安是熬出来了,但是,世界上又有几个李安?
所以,把写作职业化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那般美好,当作爱好调剂一下生活倒是不错的。
既然包括那些专家教授在内的高大上人物都得为五斗米折腰,那我一心只想着赚钱,做老板,总不苦逼了吧?
那得看你有没有那个能耐和运气了。
创业之难,只有做过才知道。如现在做微商的,你反感他们每天在朋友圈里刷广告,但这也是他们不得已而为之:刷广告被人鄙视,但不刷广告,出单的机会就是零,难道去吃土吗?
而且,发广告还是最基础的工作: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日复一日,看似简单,能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个?
创业伊始,做的就是苦逼的工作,而且最磨人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辛苦付出会不会只是竹篮打水,甚至是肉包子打狗。
守业也不容易。
很多做老板的其实还羡慕一个打工的:打工起码旱涝保收,每月准时有一笔收入养家糊口,做老板的每天睁开眼睛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投入与产出,最基本的就是收入够不够发工资,然后才想能否盈余,盈余多少。
当中,要处理的政商关系,同行关系,还有生产管理,人员管理,渠道管理……事务的繁杂和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
有能力,有胆识,有资源,当然可以考虑做老板。只不过,要有多大的发展,就要承受多大的苦逼,说好听点,就是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承受多大的责任,这个心理准备要有。电影《蜘蛛侠》的中心思想,做老板的最懂了。
当然,如果你是富二代,就当我没说。
在我看来,其实很多我们感受到的苦逼并不是来自于行业本身的特性,只是自己的职业倦怠,是一种源自心理的疲惫造成的。
职业倦怠综合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单调机械无新意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在工作的重压之下,上班族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身体的疲倦劳累不一样,而是来自于心理的疲乏。
舒缓职业倦怠症的方法有提高适应力、做到劳逸结合、寻找工作中的新G点等,这里不展开说了。
时近年末,估计一大波某某大盘点已经在路上,当中少不了最赚钱行业和最苦逼行业的排行榜。
对于这种盘点和排行,我觉得不必太过当真。
一是因为职场也存在围城效应,二是简单的数据对比只能是雾里看花:
不在一个行业浸淫几年,你不可能洞悉那个行业是不是真的就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更何况职业的好与坏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与个人的特长、兴趣、资源有关呢!
学炒股时,看过一个大神写的帖子,说他认识一个私募基金老大在很多年前就已经稳定盈利,更实现财务自由了,但依然多年如一日坚持努力:
早睡早起,六点半起床跑步刷新闻然后看财务报表,晚上打坐一个小时,然后看一小时书——生活自律到令人咋舌。
我看后懵逼,我以为到了那种境界的投资大神,应该像电视里演的那样:运筹帷幄,指点“金”山,灵感来临就打开交易软件,手指在数字键上噼噼啪啪一通乱舞,买入卖出坐等收钱……
可见,所有的不苦逼,都是别人背后的苦逼换来的。
在我看来,职业的好坏与否,大抵与人所处的位置息息相关——每个行业都有个行业金字塔,越是靠近底端,就会自我感觉越苦逼(当然,顶端的也可能有他的苦逼,只是我没资格看到罢了)
因社会浮躁、人心盲动、攀比焦虑而来的苦逼,除了让自己觉得更苦逼之外,没有什么益处。苦逼的其实不是职业,是自己的心态,能力,境界而已。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祝诸位工作顺利,不要像我这种公号狗那么苦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