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修笔记02 | 支教老师如何帮孩子成为自己?

2019-01-06  本文已影响0人  洁虹

周五晚自修

感恩自己做出的决定、感恩家人朋友的支持鼓励、感恩被美丽中国接纳,现在的我,已经是美丽中国2019-2021届的准项目老师了。我希望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记录总结在此,既是留下足迹,或许回望时还会有新发现。做专业的支教,看更好的教育,保持终身学习。我们一起,育人、遇自己。


本期仍然通过观看一个TED演讲,探讨教育如何让孩子成为自己。


李崇建TED演讲:教育如何让孩子成为自己_腾讯视频


演讲重点回顾

身为一名教育家,李崇建在与孩子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孩子在被教养的过程当中不被允许成为他自己,因此也不知道如何谈论和表达自己。

李崇建以多个例子来说明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很多问答、交流都是预设了结果和答案的。孩子们有很多关于恐惧、厌恶、拒绝等负面情绪的表达其实并没有被大人接受。在演讲中李崇建通过一个看石头的小故事示范了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尊重,认真,专注。

在农村环境中,孩子们的家庭教育大多严重缺失,因此支教老师在帮助孩子成为自己的问题上有格外重要的作用。

课后拓展

很多人完全意识到自己的沟通姿态是不恰当的。「萨提亚模式」将这些错误沟通分成了四类——指责、敷衍、说道理、不理睬。经常处在这些沟通姿态中会使得施教者与孩子渐渐疏远。当一个孩子不愿意听你说话时,所有的命令和说教都会失去作用。萨提亚教育理念将沟通模式分为两类,一种是听话系统,一种是对话系统。听话系统里面基本上没有真正的沟通,孩子要么是听话服从,要么是对立反抗,它是二元对立的,争对错,论输赢。

课后作业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想法不被老师接纳或理解的时候?是否有过表达出的意愿不被认同、甚至不被尊重的经历?如果你是老师,也许会发现有些时候孩子表现出的真实自我不那么阳光积极、懂事可爱,又该如何面对?

我的回答

关于经历

由于我记性比较差,找不出具体事件。但我想分享最近参加一个活动的觉察。活动第一个环节是热身环节,我们按主持人的指引,做出各种伸展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的各种情绪。而那时我发现,对愤怒、悲伤这些情绪,我只能用近乎清一色面无表情来表现。而在另一个模拟陌生人接触的环节中,主持人发出循序渐进的一些指令,从打招呼、凝视双眼、握手到拥抱、亲脸颊,而参与者可以在感觉不舒服、不希望进行下去时举手示意就可以停止。当进行到亲脸颊时,我的搭档马上举手示意。而我,在内心其实是不想要进行这个动作的,但那时,我脱口而出是:我不知道怎么亲······也就是说,在我的意识中,是去遵循指令而非马上说出感受和表达拒绝,尽管我早已被告知自己具有表达和拒绝的权利。

举自己的这个例子是想要说明,我也是在一种受规训的环境下成长,以至于直到现在,尽管我已经是一个懂得表达情绪和观点的成年人了,却还是会不自觉地“委曲求全”。

关于对待孩子

我想谈两个方面,一是对孩子,二是对自我的要求。

对孩子,尊重、倾听、理解和沟通。虽然这些词说起来很宽泛,但是却不能被遗忘。再往这些词的对立面说,就是不先入为主、不贴标签、不代替孩子做决定。如果做不到以上这些,就难以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更毋论信任与爱了。

对自我,做一个身心健康和快乐做自己的人。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总是会不自觉受到身边成人的影响,这便是“言传身教”。如果一个老师/家长,自身也是充满焦虑、总在担忧,也没有“做自己”,那么大人的这些不安一定是会在不同程度上破坏孩子成为自己的空间。正如曼德拉所说:“如果你隐藏着自己,不敢让别人看到你如何做着自己所喜欢的事,别人就会认为,他们也不能。但如果你让他们看见,这就等于允许他们像你一样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等于解放了他们的愿望。这不是说让他们做跟你一样的事,而是说让每一个人做最适合自己的、自己所愿望的事。”

关于支教老师如何帮助孩子成为自己

我对「成为自己」的理解是:知道自己在「何时」「何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喜恶 ,知道自己可以朝自己的理想前进。那么,除了上面提到的对话原则,支教老师还可以创造更多让孩子们觉察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尊重和赞赏他们千奇百怪的表达,尤其是在课堂、课外活动,乃至阅读、写作中。

最后,也诚挚推荐日本河合隼雄的《孩子与恶》《孩子与学校》《孩子的宇宙》,私以为这个系列可以作为理解孩子的入门书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