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遇见谈写作

怎样快速写出文字的画面感

2020-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云楼书馆

昨天和读者朋友再群里交流,有人说,自己写文也写了很久,但看起来总是流水账,不知道该怎么办写的更有画面感。

写作的过程其实是把把作者脑海中的画面,转换成文字,再转换成读者脑海中的画面。转换的过程本来就会有偏差,而一个好的作者和好的读者,就可以无限使这种偏差趋向于零。

简单来说:

1.作者脑海中有清晰完整的画面。

2.将画面用文字描述下来。

3.读者从文字中感受到画面。

但说起来简单,这里面涉及到一些技法问题

一、空间布局

文字本身是抽象描述,而画面感是感性知觉,两者如果发生错位就会让人读不懂

比如你要写一个饭店的场景,再下笔之前,一定要构思好所有的细节,桌椅板凳,门窗朝向,客人位置,行动路线等等等等,故事发生的时候里面的物体一定会发生变化,但是总体空间布局必须合理。

站在门口的人不能闪现到桌子下面,饭店的结构也不能出现突然的变化,人的位置和空间转移都应该是连续的,这是形成画面感的基础。

二、动作过程

这是呈现画面感的核心

在你的描述中,所有的场景人物一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你描写的任务就是在不经意间把动态变化的重点和趋势呈现出来。

这一步很难,但还不是最难的。

举个例子吧(之前在群里有人吐槽我拿自己的文章举例子不要脸。。)

今天我们用四大名著说话,来,上武松

武松正走,看看酒上来,便把毡笠儿在脊梁上,将哨棒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後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和身望上一,从半空里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看到没有,原文的动词我给加粗了,这就是完美的动态描述,水浒成文的年代,还没有系统的文学写作理论,但是文字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

文中的动词描述大部分属于动态描述的关键结点,换一个词味道也就查了一些。

当然能让画面动起来的技法不止这些,而上面分享的是最容易快速提高文字质量的方法,容易学,也容易用,至于这两种技法的详解,和更多分享,下次再说吧。

有兴趣的可以来我的读者群玩呀,里面好多单身小姐姐哈哈哈哈哈。

(更多分享请移步公众号:云楼书馆,后台回复进群,一起交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