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总纲新解(4)
前面我所说的“有”,“无”,“玄”,“一”,“大”,“惚恍”这些概念,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用到方法论。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就是《道德经》的根本演绎法。对于这个演绎法的描述就是《道德经》里下面的两段。
【道何观而用之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也。恒也。
译文:
【道如何发现并且使用呢?】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属性,平衡这两种属性的力量我们称为“冲气”。“道”这种理性逻辑中的平衡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种普遍规律是万物形成和发展所遵循的宗旨。运用好平衡原理可以防止发生极端的现象,可以解除纷争,可以和光同尘,使系统自然而然,中正平和。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冥冥中存在这种规律,但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它统御万事万物,并且没有比它更本源的规律了。
矛盾斗争是“道”这种理性逻辑的第一推动力。而要运用好“道”的规律规则,必须要使矛盾斗争弱化下来,使得阴阳调和,趋向有规则有顺序。天下的万物都是从“有”,也即对应系统的第一性原理所创生出来的。而所有系统的第一性的“有”是从更高的“无”,也即混沌里所产生的。所以说,“有”,其实是“无”的一种有序排列。正如“难”也是“易”的有序排列,“长”是“短”的有序排列,“高”是“下”的层叠堆垒,“音”是“声”的有序相和,“前”是“后”的时序相随。这些现象里面的从无序里产生有序的原理是恒定不变的。
注解
翻译这一段的总纲时,我仍然能够感受到当时我第一次读到这些语句的震惊,震惊于老子对于分析问题的角度的精准和方法论的超前。下面我从现代物理学来举例理解这个方法论。
粒子物理学是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最紧密的学科。我们学量子场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理解粒子物理的实验。粒子物理中,世界上所有的粒子都可以分类为物质粒子和相互作用粒子。基本物质粒子包括电子,夸克,中微子,而相互作用粒子包括光子,W玻色子,胶子。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上帝粒子——希格斯子。
所有这些粒子都有一个特点,它们都有反粒子。即便是中性的粒子也可以用螺旋度来刻画其反粒子的特性。这恰恰暗含了“万物负阴而抱阳”的理念。
物质粒子要彼此发生相互作用,就必须通过相互作用粒子来传递这种相互作用。所以相互作用粒子其实就相当于粒子物理领域的“冲气”。有了这三者,就可以产生出万物了。
但是仅仅有这三者是没有办法让粒子聚集到一起产生有序的结构的,因为这时候所有的粒子都是以光速运动的。所以不仅仅要有相互作用这种“冲气”,这种“冲气”还必须能够稳定系统,让系统不至于分崩离析。这种稳定的机制,在粒子物理学里就是希格斯机制,对应的粒子就是希格斯粒子。希格斯粒子使得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变得有序,进而稳定组成更大的结构。可以说,没有这种“守中”的“冲气”,系统是无法稳定平衡的。
所以,老子的思想真的是超越时代太多了。直到现在,我们从物理学的方面才能略微解析一二,并且发现它真的是无上大道。
另外,如果宇宙万物中没有这种“守中”的阴阳平衡有序的机制,那么我们就不会存在。原因在于,正反粒子如果一直是对称的,那么正物质和反物质会彼此吸引,最终湮灭。只有将这种对称打破,万物才能被创生出来。至于如何打破的,现代粒子宇宙学还没有找到这种机制。但是,老子其实暗示了宇宙创生之前,有一个混沌,它没有时空万物,但自我纠缠。打破这个混沌的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根据《道德经》的哲学,这一定是某种巨大的扰动,这个扰动创生了宇宙,同时也创生了另一个反宇宙,这两个宇宙之间因果上不再关联,彼此无法联系。但创世的能量会如同希格斯粒子一样存在于我们的宇宙中。它是宇宙中所有的能量,物质之源。如今我们宇宙学家无法理解的“暗能量”,是否就是创世的能量呢?目前我们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倾向于老子的哲学是正确的。我们需要跳出希格斯机制的约束,找到更本源的能量之源的机制。
那么,如果不从粒子物理的观点来看《道德经》中的方法论,能否有类似的结论呢?
当然有!而且更让人震惊其准确性。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物理是物理学里面非常重要的理论。我们在学习统计物理的时候,就会接触到统计物理的两个根本原则:熵增原理和能量极小原理。熵增原理说,如果这个系综是孤立的,那么这个系统就会最终趋向于熵增,熵增大到极致,这个统计系统就处于热寂的状态。而能量极小原理则说系统的能量会趋向于极小,系统的自由度会越来越低,最终完全冰封起来。这两个原理本质上就是对立的。随后而物理学家们注意到,系统的自由度的升高对应的往往是对称性的升高,比如冰化为水,对称性从晶格对称性变成了二维平面连续对称性。反之则是对称性的降低。所以物理学家们就将对称性的高低看作是熵和能量竞争的刻画属性。他们先构造出一个对称性高的作用量,然后在作用量里引入对称性破缺的机制,这样就可以描述统计系统的相变问题了。这种天才的想法,其实就是老子的方法论。只不过那时候物理学家们都不懂《老子》而已,如果相变理论的奠基者朗道看过《老子》,一定会认为自己不过是在用老子的理论来进行统计物理的研究而已。最终,通过这种方法,凝聚态物理学家们对刻画物质相变有了充分的了解。而这些相变的驱动的特征,在凝聚态理论里被称为“序参量”。序,就是有序的意思。
那么凝聚态物理有什么伟大的发现呢?太多了!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铁磁理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量子相变,拓扑相变,拓扑绝缘体,等等。可以说,凝聚态物理大厦就是建立在相变理论之上的。
我在翻译到最后一句“恒也”的时候,突然惊觉,老子是否知道,有序的本质是守恒呢?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真的太可怕了。主导我们现代物理学的最核心的数学,就是对称性与守恒量的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Noether定理。我的观点是,老子是对此的认知是无比清晰的。因为这句“恒也”是无比确定的语气,是毋庸置疑的感觉。老子的“道”真是无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