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

QQ、微信中潜在的人情世故

2017-10-07  本文已影响53人  回忆之美hyzm

“今天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麻烦你帮我拍一张照片吧,我到时把照片发到朋友圈,看闺蜜们还不羡慕死!哈哈!”

“这家店的东西真难吃,大家不要来,附图一张,亮瞎你们的狗眼!”

“过了一天了,他还没回复我,到底啥意思?”

“我拿了0.01元群红包,发红包的人咋那么吝啬?”

从面对面交流到书信往来,再到“煲电话粥”,直到现在数亿国人使用着不断升级的手机QQ、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沟通交流、人情往来潜移默化从“线下”不同程度地转到了“线上”,面对交友便捷但难以捕捉对方真实想法的网络社交环境,我们实际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丝畏惧感,担心“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人们常用的QQ、微信两大网络社交平台中潜在的人情世故不得不引起重视。

一个经常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聊天界面、QQ空间、微信朋友圈发的信息没有收到回复(话题讨论结束、拉投票等非必须回复的情况除外)。一般而言,QQ、微信都是大多数人常驻手机后台的软件,如果隔了一两天还没有收到对方回复,就会形成一件令人抓狂的事,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各种不回复的原因,包括接收者是否对发送者有抵触情绪,或者对发送者之前做过的一些事不满意而有意不回复。

当然,接收者也有实在无法回复的情况,比如手机坏了又没有在电脑上登录、实在看不到信息(发送失败,发送者暂不知情)、有一段时间没带手机、有特殊情况关机、刚刚换了手机看不到信息……既然存在诸多实在无法回复的可能性,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抛弃胡乱猜测、劈头盖脸责问他人的做法,每一份情谊都是来之不易,且行且珍惜为妥。

对于接收者来说,不管发送者是谁,自身较迟收到信息后,最好马上回复说明情况并致歉。另外有一种情况是,A通过微信发了一条消息给B,B没有回复,但B在一小段时间后有朋友圈动态,再过一段时间,B仍未回复,A很快会觉得自己被有意忽视了。一个人被有意忽视多了,几乎等同于与对方绝交。所以,如果B在内心还把A当做朋友的话,那就必须抛弃“我想回复就回复,我不想回复就不回复”的想法,偶尔不回复,哪怕编一个善意的谎言圆场也好,对方舒心,自己也好下台阶。但要注意,谎言编多了,可能情尽人散的结局彼此心照不宣了——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吧。

人的心理是很难猜测的,我们在QQ、微信中交流需要尽量做到有礼有节、问心无愧。比如A问B一个问题,B不知道,那就回复“不知道”,若B选择不应答,有可能A会觉得B莫名其妙或没礼貌;比如A说一件事,B回应“嗯”、“噢噢”知会对方,会让A舒心;再比如A询问B的近况或想跟B聊一下,B选择积极回应A也会让A舒心。

朋友之间的谈话应该是不拘束的,不互设“警戒高墙”的。如果A在QQ、微信上随便问一下B,不涉及B的切身利益,B却反问:“干嘛?”、“你问这些干什么?”这些话语会令气氛突变尴尬,甚至形成对立局面。如果B不想接这个问题,直接回答:“不好意思哟,这些我不方便说。”会更好。

在QQ、微信上收到红包,特别是大额红包,最好回复一句“谢谢”;别人为了活跃气氛发了小红包,收到后也不要觉得别扭,一笑而过罢了,因为别人没有敌意。

我是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一方面是因为本性所致,另一方面是我在党政机关待过而增强了自我忍让度及礼貌意识。我在党政机关工作时,听了领导不少的责备之声,也在恰当时机提出自己的想法;每次打电话、听电话先说一声“您好”。我也曾有过抱怨与发泄,但一想到工作和生活总会经历不少压力时,我还是活开了。同样地,我面对QQ、微信中潜在的人情世故,始终把握用语分寸,尊重他人,不斤斤计较,努力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谋全局者,必先得人心。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沟通,只要我们秉承“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人情练达原则处事,我们就能共同进步,世事洞明。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