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其实就是一生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我想这用来形容曼璐是再合适不过的。
顾曼璐,她本来有着光明的未来,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张豫谨结婚,但为了弟弟妹妹和母亲,她甘愿放弃这一切。
她为了一大家子人的衣食无忧,十六岁就出去当舞女挣家用,供弟弟妹妹们读书,曼桢就是在姐姐曼璐的庇护下,才读书识字,有了一份正经工作。
曼璐为了家人付出了常人不能的代价,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牺牲了自己和豫瑾的爱情,最后却一无是处,与只知道投机倒把的祝鸿才走到了一起。
曼璐的出发点是高尚的,但没有一个人同情她,甚至连自己的家人也有点瞧不起她,只有曼桢没有瞧不起自己的姐姐。
她的牺牲换来了什么?就换来了别人的轻视和蔑视,我相信任何人碰到这样的境遇都会心里失衡吧!
曼璐在婚姻的城堡里迷失了本性,因为自己不能生育,为了留住这不值一提的祝鸿才,亲手导演了一部闹剧。
开始知道祝鸿才对自己的妹妹不安好心时,她是想保护自己妹妹的,所以她还有意识的和家人疏远,让曼桢不要像自己那样落在祝鸿才这个流氓的手中。
但是后来曼璐和祝鸿才的关系越来越差,她觉得自己一无所有,本身就被别人瞧不起,如果祝鸿才这种人都不要她了,还会有谁要她呢?所以她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想抓住祝鸿才。
再加上她误认为自己的妹妹也像别人一样看不起她,还抢了自己最喜欢也最放不下的人张豫谨,所以产生了嫉妒之心,激起了已埋藏在心中扭曲的人性。
把自己最爱的妹妹送给祝鸿才,借腹生子得以如愿。最终曼璐也受到了惩罚,在病魔与悔恨中,悲惨的离世。
“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
这是曼桢写给世钧信中的一句话。坚定执着,勇敢无畏,可依然没有逃过命运的捉弄!
曼桢是个表面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清贫的环境造就了她倔强执着的性格,姐姐出嫁后,她担起了赡养家人的责任。
曼璐病危,曼桢前去看望,她不知,正是因为这次探望,使得她今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她与世钧就此再见!
被囚禁的那段时间曼桢本想一死了之,但是她一直对世钧是抱着希望的,她盼望着世钧会来救她,或者自己逃出去还是能继续和世钧结婚,过上自己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虽然有了孩子,她觉得这算不了什么,她始终相信世钧是爱她的,在知道她的遭遇后世钧会更加的爱她、保护她,但她的幻想从始至终也没有实现。
当曼桢费尽千辛万苦逃出来时,得到的却是世钧已经结婚的消息,这对于曼桢绝对是致命性的打击。
但她依然坚强的生活着,靠自己的双手,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堕落。
后来曼桢为了自己孩子不受虐待,也选择了牺牲自己,嫁给了祝鸿才。她不这样做还能怎样呢?难道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去死?
最后曼桢成功的和祝鸿才离了婚,也得到了儿子,她又可以重新开启一段新的生活,或者在今后她还会遇到自己很想和他结婚的那个男人,但这个人绝对不会是沈世钧。
阴差阳错十四年岁月蹉跎,缘来半生已再无瓜葛!再相见,也只能——
“我们回不去了。”
“我只要你幸福。”
曼桢与世钧只能是这个结局。回不去的半生,足够让半生只有遗憾。
曼桢被姐姐陷害,被姐夫凌辱,被生活彻底抛弃后,她绝望过、痛苦过、挣扎过也沉溺过。
作为最悲情的女主角,最终她没让我们失望,最后我们见到的,还是那个坚韧的顾曼桢!
“我只要你幸福。”
作为本书最想吐槽的男主角,我只想说:你是给不了曼桢幸福的!
世钧向他的家人屈从,辞掉了上海的工程师工作,其实他和曼桢的爱情悲剧就已经注定了,就算曼桢没被姐姐出卖,没被祝鸿才凌辱,他和曼桢也不可能走在一起。
沈世钧的家人是瞧不起顾曼桢这种家境的人的,曼桢的姐姐曼璐做着舞女的工作,他们这种自视清高的家庭又怎会沾上这种亲戚,因为曼璐的工作他们就断定曼桢也会像她姐姐一样,她们一家人都是"不干净"的人,所以曼桢和世钧的婚事就如同镜花水月,看不到一点希望的。
我并不喜欢沈世钧这样的人,有点懦弱,有点无能。如果他可以为曼桢不顾一切待在上海,可能她们两个还会有一点在一起生活的希望。
但在小说中可以看出沈世钧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就算勉强在一起,这么多人的阻挠,也不会生活的幸福,还是会悲剧收场。
温吞水,是一种很尴尬的水,不温不火,不急不躁。沈世钧就是典型的温吞水。不争取也不主动、不表态也不拒绝、不确认也不否认、不狂喜也不暴怒……
他的温吞,使他丧失了生命中很多极致的体验,更让他错失了纠缠半生的情缘。
难得有一个曼桢,如此在意这杯温吞水。
曼桢最看中,最是念念不忘的男人,他是爱曼桢,可是他对爱情的忠贞不及曼桢。
在曼桢最需要他出现的时刻,他永远都不在……最终,让那个等他的女人从期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从绝望到无望……
无爱无恨的人生是可悲的。所幸,他还有两个孩子,是个好父亲。可以继续他的温吞水人生。
书中最后一次见面,曼桢知道:今天,从这里走出去,却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样。
是的,永别了,你们的半生缘,注定无缘!
张爱玲,或许,她从来就不是一个向往唯美的女子。
在稚嫩懵懂的年纪就已明白人生是用来宰割的,用来修剪的,所以才如此大胆地写下如此悲情的故事,她的孤冷,以及她与这个世间的疏离,亦值得原谅,值得尊重!
【热门文章】
愿你被全世界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