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练字书法(原创与欣赏)

044 诗经 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2020-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beikerray119

换了新笔,适应中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是《诗经·邶风》第19篇。先秦时代邶地华夏族民歌。全诗2章,章4句。全诗通过对飘飘远逝的二子和船影等画面的描写,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卫国人民对“二子”之间感情的欣赏与感动。

作品原文

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⑴,泛泛其景⑵。愿言思子⑶,中心养养⑷!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⑸![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

⑵景:通憬,远行貌。泛泛:飘荡貌。景:闻一多《诗经通义》“景读为‘迥’,言漂流渐远也”。

⑶愿:思念貌。

⑷养(yáng)养:心中烦躁不安。

⑸瑕:训“胡”,通“无”。“不瑕”,犹言“不无”,疑惑、揣测之词。[2]

白话译文

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恋意难除。

你俩乘船走了,船影渐远渐没。多么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灾祸![2]

创作背景

据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析,此二子是指卫国公子晋的两个儿子伋和寿。他们为兄弟情谊,争先赴死。卫国人感其精神,就编写了这首诗歌。[3]

卫宣公的庶子朔(人名)觊觎公子及(人名)的储君之位,与母亲宣姜(人名)进谗言给卫宣公,后三人设计要在公子及出门路上将其杀死。朔有一个亲兄弟叫公子寿,他与公子及的关系极好,得知此事后告知公子及,公子及却不听其劝告准备毅然赴死,公子寿不忍,将公子及灌醉后代其上路,公子及醒来驾船追赶,但追上公子寿的小船时公子寿已被杀死,公子及悲痛万分,告知杀手我才是公子及,你们杀错了人,既然如此将我也杀死回去复命吧。杀手将二人首级送与卫宣公,宣公得见后悲伤过度而死。 二子乘舟是指及和寿两位公子手足感情,也是这个故事的记录。[4]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两句点出送别地点发生在河边。两位年轻人拜别了亲友登上小船,在浩渺的河上飘飘远去,只留下一个零星小点,画面由近而远。“泛泛”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波光粼粼的场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送行的一行人在岸边伫立,久久不肯离去。骋目远望,悠悠无限思念之情。此处直抒送行者的留恋牵挂之情,更将送别的匆忙和难分难舍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两位年轻人所乘之舟,早已在蓝天之下、长河之中逐渐远去,送行者却还痴痴站在河岸上远望。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这两句,是用祈祷的方式,传达情感上的递进和转折,恐怕只有亲人、朋友、爱人才会真正如此设身处地地惦念。在这割舍不断的牵念中,很自然地浮起忧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景象相同、地点相同,而情感却由浅到深:正因为有了这种回环复沓的手法,使诗显得更加蕴蓄深沉。[5]

名家点评

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风诗娄钞》:“似念母子之词。”[6]

清代王引之:《二子乘舟》篇:“泛泛其景。”……景,读如憬。《鲁颂·泮水》篇:“憬彼淮夷。”《毛传》日:憬,远行貌。”下章言“泛泛其逝”,正与此同意也。[7]

参考资料

[1] 绿净译注,中国古典文化大系 诗经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101页

[2] 李宝龙译注,诗经,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07,第36页

[3] 方韬主编,四书五经精华 彩图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10,第185-186页

[4] 石维明主编,攀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1,第308页

[5] (春秋)孔子等编选;沐言非编著,诗经详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1,第62页

[6] 言思主编,诗经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5,第53页

[7]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01,第68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