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几阶父母?

2019-01-26  本文已影响1235人  周洋_图乐园
你是几阶父母?

从2014年的暑假开始,因为营地,接触了无数家长,也作为观察员跟随了十几期营期,在这之间,看到了很多孩子,也看到了很多家长。

我们明白,孩子是一点一点成长的,其实,家长,也是。

记录我眼中的家长们。


你是几阶父母?

一阶

一阶父母,一般是第一次将孩子送去冬夏令营的。

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个专有名词“分离焦虑”。在冬夏令营中,有一种专属于父母的“分离焦虑”,一般是指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孩子的父母,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父母皆有可能出现此症状,如果孩子长期由第三代长辈养育,则长辈出现此症状的概率更高。一般女性出现的频率较高,这和他们长期和孩子有密切的依恋关系有关。

第一次送孩子参加营地活动的理由,有的是看着身边的大孩子玩了很久,有的是孩子的同伴邀请一起参加,也有的是终于到了可以独自参加独立营的年龄了

作为第一次离开孩子的父母,必不可少的会在出发时便开始想念,在离开的期间疯狂的想念,有时会给导师电话,私信,很认真地期待营地导师们分享照片,花絮,会放大寻找每一个集体照,任凭一个小小的头绳,衣服的一角,水杯等等特征不那么明显的标志找到自家的孩子。

例如,孩子怎么没有带围脖?孩子头发怎么那么乱?孩子好像情绪不高?

忍不住私信给导师,希望导师多照顾一下孩子,提醒孩子各种细节。

有时候晚上营地导师会分享营地的照片,会等到很晚看完才舍得睡觉。

营地里有孩子打电话回家的环节,会坚决地守在电话旁,会为偶尔的错过而懊恼半天。

一阶父母,的确在放手和信任之间学步,平日里孩子总在自己的视野范围,能放手让孩子去更远的地方需要很大的勇气,但一阶父母真的已经这么做了。

孩子可能两天后和小伙伴玩的熟悉了,而父母依然守着原来的生活场景,唯独少了孩子,所以对父母的考验更大。

独立能力需要慢慢去培养,或许帮孩子找个同伴一起参加营地能减轻很多孩子和父母的心里焦虑,把孩子交给自己信任的营地也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

成长是一个接受与改变的过程,每一个家长与自己的平凡和解,我就是那么担心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但所有的父母之爱终究都是走向分离,这一小步,我已经跨出了。

你是几阶父母?

二阶

二阶父母,一般指送孩子参加过营地活动2~4次,孩子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营地,父母也没有那么焦虑了。

孩子开始有自己专属的营地伙伴,和第一次相比较,家长更希望TA去结交新的朋友,开拓新的视野。

孩子本身也已经放下对父母的想念,更快融入新的环境,对营地的活动设计更为感兴趣,期待体验更多不曾遇见的场景。

随着第二,第三次的离开,父母已经渐渐放下对孩子的思念,尤其是营地回来后孩子像打开话匣子一般讲了一堆好玩的事儿,思念营地导师(导师对小人儿的爱他们完全都能感知到)。

同时发觉当孩子离开身边的时候,以前熟悉的单身生活或两人世界又回来了,开始在孩子出游期间安排合适的两人出游,不会将过多的关注力放在孩子身上,同时也难得抓紧这美妙的假期。

二阶的父母,有一点点小思念,但对孩子们的远行更多的是小确幸。


你是几阶父母?

三阶

三阶父母一般指孩子参营5次以上,孩子对营地的渴望和父母对假期的渴望完全相同。

营地场景的多样化或单一已经不再是考虑的关键因素,主要是和谁一起去参加营地活动。父母的作用已经处于喜欢就买单阶段。

对孩子来讲,每年营地的时光就像“回家”,和熟悉的伙伴一起住上一段时间,遇到熟悉的导师一起再续缘分,没有了胆怯和生涩,有的是对安全感和美好同伴关系不断重复体验。

对于规定的打电话时光,父母也不再期待,一切“佛系”,即使是打回来,也只是简单的一句“我打过电话了”,完成任务,不再有丝毫的思念。

营地里的照片,已经不再整晚期待,偶尔的整理也只是为孩子记录一下成长的足迹。

我们会误以为成长是一条平顺的,符合逻辑的曲线,而点滴的营地生活让我们看到这是一条连续的,缓慢的,渐进的成长曲线。

这一阶段的变化,父母已经渐渐地孩子看作一个可以承担自己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当年那些焦虑的情绪经过那么多次营期都已经逐渐释放,孩子也用一次又一次更好的精神面貌告诉父母,我一个人去融入外面的世界很好。

一次一次的参营经验,从量变渐渐有了质变。

蝌蚪会慢慢长大,这是一种量变。

可是,有一天当蝌蚪脱去了尾巴,变成了青蛙,这就是一种质变。

青蛙从蝌蚪发展过来,但青蛙不是长大了的蝌蚪。

与每一位蝌蚪父母们共勉,我们的孩子终将变成青蛙,找到他们的世界。

#一位参营十次以上家长手记#

你是几阶父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