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2024-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雨中的兰草

今天我们共读《八佾第三》第十、十一、十二章。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禘(di):以前我一直读成ti(褅),今天早上弄清楚了这个字怎么写,怎么读了。搞明白了禘尝是什么意思了。

这一章内容是承接上章的,上章讲夏礼,商礼文献不足,吾不能征之矣。这章接上章讲鲁国的禘礼非礼,而非礼之中又失礼,故说吾不欲观之矣。鲁禘虽有但不能看不忍看。为何?禘是王者之大祭,鲁是诸候而非王者,因周公功大而得天子重赐,然孔子时代鲁国的国君已经沒有了诚意,只有一个形式以显示自己国家地位的尊崇。

效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效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中庸》第十九章

禘:王者之大祭也。祭天,祭地,祭祖先。尝:秋祭。四时皆祭,举其一耳。

明白了这一章,下二章就迎刃而解了。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治国以祭祀为先,明了禘之说,则理无不明,诚无不格,治天下易矣!

聊聊对这个治国以祭祀为先的理解:祭祀是祭天祭地祭神祭鬼,祭天地,感恩天地之德,赐我们阳光空气山川五谷,让我们得以生存绵延;祭神,感恩众神之恩,是他们和天地一道哺育了我们。祭鬼,感恩祖先们的哺之育之,让我们一代代血脉相承,一代代文化相传。子孙延绵,祭祀不断就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祭祀是一个国家道德文化的传承,烟火延绵不绝的象征!古代的灭国之战不是占领了一个国家的土地就算灭了这个国家,而是要毁其宗庙,灭其文化才算灭国。回想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激荡历史,何以延绵千年而不断?因其文化思想一脉相传,千年而下,依然流淌在你我的血液中。

回归到一个家庭,教育的根和本是什么呢?孔子是不是已经告诉我们了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