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12】日记:建水古城和石屏古城
建水古城有差不多千年的历史了,现在还保留着明朝初年修建的朝阳楼和“滇南邹鲁”的牌坊,距今都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古城里的历史遗迹很多,但最能体现“滇南邹鲁”这个牌坊名不虚传的,是这里的文庙和云南提督学政考棚。
古时云南,属于蛮夷僻壤之地,建水县城号称雄镇东南,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军事意义。远离都城的小县城,在文化方面还是显得偏远、闭塞。
在元代,建水县城修建了文庙,当时的规模并不大,但象征意义重大,标志着这座滇南小城开始了崇文尚礼之路。后来建水出了很多文人秀才,崇文的风气愈加鼎盛。
明、清两代,建水的文庙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建,现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孔庙,有“规制弘敞,金碧壮丽,甲于全滇”之美誉。正因为文风极盛,所以云南提督学政考棚也设在了建水。
清代的云南提督学政,主要职权是负责全省教育及科考事宜,相当于现在主管教育的省厅级干部,在当时也是正三品官员,并且由皇帝任命,社会地位却很高。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的院试,是科举前的预备考试,也就是有资格进入公务员序列的通行证。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
此后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就可被委派为官员,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
建水的学政考棚主要是为滇南的几个地区的学子开办的,这里曾经走出过云南省唯一的状元袁嘉谷,青史留芳,名垂千古。如今的云南提督学政考棚,已经作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文化的见证,屹立在建水古城中。
云南省唯一的状元袁嘉谷并不是建水人,而是离建水50余公里的石屏人。石屏豆腐天下闻名,而石屏古城知道的人却不多。
石屏古城比建水古城的规模小得多,而且没什么特色,虽然道路两边的民居修旧如旧,但统一的店面招牌却透着小县城的整齐划一,治理有方。
这里很少游客,所以古城主要街道两边的店铺还是以为当地居民服务为主,主要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一圈走下来,连一个为游客服务的云南特产店都没有看到。
石屏也是有城墙的,但大部分都不存在了,只保留了部分城门楼。袁嘉谷的故居保存的很好,典型的四合三进式,院落并不大,但曲径通幽,转下来也颇费一番周折呢。
袁嘉谷并不是普通的状元,他是“经济特元”,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03年,清政府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举办了一届不考八股,而是以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方策为主,更注重学以致用的经济特科考试。
整个清朝只有过三次特科考试,此次应考的还有已经获得状元身份的人,所以经济特元的地位要高于普通的状元。清王朝覆灭后,袁嘉谷在云大执教十余年,从封建王朝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
所以在石屏,看到了这样一块石碑,上刻“一门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家家有。”这不仅是石屏文风之盛的写照,也是石屏出过一位状元之状元的文化自信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