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预设答案为哪般?

2024-07-23  本文已影响0人  张素英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就是你预设了结果,而结果偏偏不是咱想要的。

作为青少年实操班班主任的我在第二天下午的分会场给孩子们分享1个小时左右的内容。

有一个小插曲挺有意思的。

当我问孩子们:“两天一晚终于要结束了,累不累呀?”

孩子们异口同声说不累。

我准备了一套应对孩子们说累的话,结果孩子们没说累,这一下子给我整不会了。

我笑着又问了一句:“开不开心?”孩子们齐声回答“开心。”

缓冲完之后,我重新换了一套话:“老师听到你们说不累,真的太佩服你们了。为啥呀?这边一节课的课时长达两小时了,学校哪有这么长的课时?(是)晚上还要加班加点,上完晚课还要开成长对话。咱这里面我看到很多小学生,还有好几个八九岁的,是不是在学校都没有这样的体验?(是)初中生也很少上到十来点的吧?(是)但是你们都坚持过来了,跟着你们的弛哥长本事这么的开心,你们要是不优秀,那真是没天理!你们牺牲放松休息的时间来给自己找人生导师,为迎接自己从优秀到卓越迈出主动的一步。来,全体都有,为优秀的自己鼓掌吧。”

我为啥会预设孩子们累呢?原因有三。

第一,我提前去预设答案,跟我有完美主义倾向有关。我喜欢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我去想一个结果,然后再想一套对应策略,一切都顺风顺水,我会有安全感,也会降低出错的概率。这样的反面就是太教条主义,只关注自己,没关注到受众群体以及对方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我只预设了一个结果,跟我的思维方式有关。我凡事容易非黑即白,一条道儿跑到黑,直来直去。现实是很多事情都会有三种以上结果,比如这次,孩子会说累,或者不累,甚至不吭声,或者有说累的有说不累的。生活中面对一件事,我只想到一种结果,当出现不同的结果,我就会焦虑、急躁。这次孩子们给了超出我预期的结果,我没有慌乱,谈笑应对。我跟着孩子们一起成长进步了。感谢可爱的孩子们。

第三,我为啥只想到累的答案?是我觉得孩子们累,是我觉得孩子们觉得终于要结束了,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我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在了孩子们身上。第一层,年少时面对额外的活和学习感到累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第二层,我本身的累没有得到解决。第三层,我在幼年时代被控制被安排的经历,委屈求全感到累,可希望有人能感受到我的累,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我。现在就想来抚慰孩子们的累。庆幸孩子们的回答让我看到了自己被压抑的一面。

所以不是有先见之明的预设答案,本质上是投射。

晚上儿子跟我说了一件事,我介绍的一个学生被儿子的辅导老师开除了。我跟老师提前都有沟通,儿子也提前知道这事。儿子让我找他的老师说一段话:“妈妈,你跟老师说,我儿子跟我说,让我以后要有筛选地介绍,不给老师介绍差生,不好好学,还老找事儿。妈妈,你说话太直接,院长说了,我们说一件事的时候,不要直接说,要把它渗透在另一件事上不动声色地说,不然你的目的性马上被人家发现了。我要提升在老师心中的地位。”

我问儿子:“那你让妈妈这么说的目的是啥?是显示你很自律、你都学得好?还是让老师开心?”

儿子笑说:“都不是,我是想让老师更加支持我、更帮助我。”

孩子的一句话让我惊醒,我给孩子的两个选择答案是我内心的想法投射在孩子身上了。我在求认可,我有讨好心理。

那孩子有没有潜藏的这样的心理呢?

连线了娅俪老师。娅俪老师指导说:“孩子升华了你求认同基础层面的东西,他虽然在求重视,已经上升到价值层面,拉扰老师为我所用,这部分其实社会化了。不用担心,咱这孩子曾经经历过最差,现在遇事可以自洽了……”

听了娅俪老师的分析,我更加清晰了。

不是未雨绸缪,不是思虑周全先预设,而是我自己的成长课题还存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