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怎样阅读,才会更加有效
文/皓月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读书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还能使孩子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变得知书达理,还能帮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无限动力。经常听家长说:“我为孩子买了很多书,可是他就是不看,所以现在我也就不再给他买书了。”原因出在哪?究其原因,原来家长从自身的喜好、自身的理解出发,想当然地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而作为孩子,对于家长精心选购的书本却兴味索然,读书的效果当然是可想而知。
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接班时发现学生课外时间被一些低级小漫画书占据,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有时还会影响课堂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结合课本课程的学习,我向学生推荐《绿野仙踪》:这本书出版至今一直被奉为世界童话中的经典。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光怪陆离的幻想,都是一个个充满惊险和刺激的旅程。美丽的魔力四射的奥茨王国,碧绿的翡翠城,充满诱惑的罂粟地、美丽而易碎的瓷乡;还有个性鲜明的主人公们、善良的好女巫和邪恶的坏女巫。最让人惊讶的是“伟大的术士”奥芝,他有很多变化,看起来非常可怕,每个人都见不到他的真身。当多萝西最终揭开他的神秘面纱,结果却又是那么令人意想不到……接着,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诵读了《绿野仙踪》的一个片段。学生听得十分入神,被作品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下课了,同学们蜂拥而上,想抢先借到这本书,好一睹为快。趁热打铁,家长会上,我向家长们介绍了这学期我们读书阅读计划,同时向他们推荐了一组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读的好书,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几天后,班上许多学生人手一本《绿野仙踪》,他们都已深深地沉浸在那美的世界中了。
下课铃声的响起,决不意味着学生阅读的结束。还记得在学完《蟋蟀的住宅》,根据文章的作者,课后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再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古诗,引导学生发现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课后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的确,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肯品尝,只有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
有了兴趣还得有方法,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我依据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学会想象,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具体的画面。例如在读《绿野仙踪》多萝西来到翡翠城时,安排让孩子们先认真读书中对翡翠城的文字描写,再让孩子们在大脑中想象翡翠城的美丽景色,最后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翡翠城的样子。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还提高孩子们表现欲。其次,对于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还要求孩子们作上批注,读时可以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全身心投入,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最后,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浏览、略读、跳读、默读、等等。读时要求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同时,对于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我还引导学生要学会上网查阅资料解决。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
3
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
提高写作能力真正的“捷径”是阅读,表面上好像两者联系并不大,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许多家长急功近利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写好作文——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写作需要优美的语句、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体验。孩子的年龄那么小,他从哪里获得这些,只有阅读。好的作品中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阅读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过程。书读得多了,写作技能自然会形成——古人就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对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同时写又加深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的认识,这学期我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学习进行仿写和续写,学习别人好的习作手法,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如在读过《小木偶的故事》后,结合文章中描写的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借鉴《绿野仙踪》的写作方法,续写一篇《小木偶的故事》,学生很感兴趣,很多学生做到既想象丰富,而且想象的内容合理,在续写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小木偶的故事》内容的理解。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成效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努力做到: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事,同时也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