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思集历史国学与传统文化

无字碑上遍诗文,一代女皇绝古今

2018-07-19  本文已影响87人  微微一勺

武则天,是一个颇有历史魅力的名字,是一个似传奇而非传奇的历史人物。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彟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武氏为今山西省文水县东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生于帝都长安,是武士彟和杨氏的次女。其父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富有。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

贞观十一年, 14岁的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则天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人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在侍奉太宗之际,武才人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

太宗在李承乾被废之后并非只有李泰和李治两个选择,尽管他们都是嫡子,但太宗原本属意庶子李恪为太子,但是长孙无忌等一帮既得利益的大臣们为了自身利益考虑,极力推荐性格仁厚也相对好控制的李治为太子,太宗皇帝一动摇,储君的确定也导致了日后大唐王朝的走向。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氏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时,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氏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永徽二年五月,武氏再度入宫,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被拜为二品昭仪。

永徽六年,极受高宗宠幸的武则天,在内宫的斗争中稳操胜券,并日促高宗立己为后。然而,在封建社会中,皇后的废立乃国之大事,须与重臣们商定。当高宗把废皇后王氏,立则天为皇后的打算向诸遂良、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说明后,立即遭到强烈的反对。

唐高宗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

在他们的帮助下,高宗终于在这年的十月断然颁诏,废皇后王氏,正式册立则天为皇后。自此,皇家内宫大权,全部落人武氏之手。

 “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武则天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则天登上皇后宝座后,机智精明,“通文史,多权谋”的长处,得到长足的发挥和发展,使高宗对她宠爱之余,别眼相看。她亦利用皇后的身份,皇上对己的宠爱,积极参与朝政, “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由于则天武后处理政务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诿不决,甚为群臣敬服。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一起接受群臣朝拜。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

弘道天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阴谋,杀戮,告密,人心惶惶,充斥着武则天临朝听政时代。

有人说“唐有胡气”。隋唐的皇族基本都是北周的重臣或是北周重臣的后代,李渊的祖先李虎便来自于北周八柱国之一。他们的生活习性便造成了男性经常数天或者数月都在外面,而家中则是由妇女主持着家政和与外面联络,渐渐地也就能够独挡一面,养成了发号施令的习惯。曾有文明太皇太后冯氏临朝称制长达25年之久的先例;隋朝的独孤皇后也终身干政,对隋朝的政治生活影响甚大;唐高祖李渊的妃嫔张婕妤等更是屡屡干政,被说是“胡气”。

唐朝的风气非常地开放。武则天之前的时代,是一个女权开放的时代,那时候的女子并没有“贞洁”的观念。高祖的宠妃张婕妤、尹德妃就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有着乱伦的关系。在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弟弟李元吉之后,便将李元吉的妃子杨氏纳入自己的后宫之中。而武则天呢,她本身便是李世民的才人,在李世民还没有去世的时候便已经与身为太子的李治私通了。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加上当时唐朝所面临的种种政治等因素,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就这样诞生了。

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接着又一手导演了以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进,请改国号的壮举。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

如果说,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那么,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毛泽东曾高度评价武则天:“有容人之量,识人之智,用人之术。”

武则天的性格成全了她开天辟地的伟业。她果敢刚毅,奖罚分明,为求目的不择手段,对待政敌凶狠跋扈、不留后患,对待同盟慧眼独具、恩威并施。她的身上流淌着政治家的血液,加上出身那样一个政坛交替风云变化的时代。于是乎,时势造英雄,英雄创奇功。

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武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

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武则天从政的前期,她的主要政敌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并非一个单独个体,他是一个拥有庞大实力的政治集团--士族的代言人。而为了与之抗衡,武则天必须培养自己的势力,培养自己的团体,于是另一个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阶层--庶族登上历史舞台。而说到底,武则天的胜利其实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庶族接替士族掌管话语权的胜利。

众所周知,在唐朝之前,社会是等级分化、泾渭分明的阶梯社会,农民的儿子只能当农民,而官员的儿子还是官员。这无疑对社会发展、历史进步形成了新的阻碍。管理者需要转变方式,一方面缓解阶层之间剑拔弩张的压力,另一方面要为管理层面输送新鲜人才确保国力常兴,于是诞生了科举,管理者实现了动态流动管控,下层的贫民百姓有了一步登天的阶梯,上层官僚失去了永葆饭碗的保证,新的方式盘活了新的团队,为封建王朝后续的一千多年奠定了扎实的管理基础。

对于农业生产,武则天也非常重视。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国户数为38O万户,到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

在抗击外来人侵,保护边境安宁,改善相邻各国的关系方面,武则天施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的入侵和骚扰,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

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关于武则天的功过是非,历史上褒贬不一。武则天从做皇后到做皇帝,不断受到各种势力的反对。武则天除了动用武力镇压公开的反抗,便任用酷吏,来打击那些对她表示不满的人。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使不少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滥杀无辜,诬陷于人,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恐怖的斩杀,广泛的株连,亲生骨肉、情敌政敌、忠臣逆贼、佞官酷吏,挡路者一概杀无赦。充分地暴露出武后的冷酷果断。而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宠信男宠,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武则天重用奸臣,这件事不能简单地用是非对错来概括。当时的武则天刚刚涉入政坛,根基不稳、人心不服,同时还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如何存活站稳脚跟的这个难题,许敬宗等人虽品行不端,但办事得力,非常时期就得使用非常手段,尽管许敬宗等人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但从客观成效来说不可否认它巩固提升了武则天的政治权威与管理威信,正因为有了前面的许敬宗,才可能有后面的狄仁杰。武则天用奸臣并不是昏庸,而是英明决断,她深知什么形势重用什么人,所以才有了皇权稳固之后狄仁杰等一票贤臣的发挥空间。

武则天统治的缺失主要是丢失领土。 首先在公元686年主动丢弃了安西四镇,在公元692年才派王孝杰收复。另外又在公元696年激起孙万荣、李尽忠的叛乱,使武周期间契丹奚落入突厥人手中。安北都护府在高宗死时尚处在中国统治,而滥杀程务廷、弃用王方翼等名将更使东突厥复国。安北始终没有再收复过。她几乎将太宗、高宗辛苦经营的安北、安西全部放弃了。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所刻一字。武则天立此“无字碑”,可给后人出了一道难题,至今人们还是猜不出这位女皇的真正用心。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当死亡的永恒逼近这位伟大的女皇帝的时候,她想到了什么?是作为爱人,是作为母亲,还是无限江山?

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 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临终前,八十一岁的女皇帝换上石榴裙,留下无字碑。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只能由历史去作出评论和判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