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时间管理时间管理

【简文堂】时间管理之GTD方法论3.0版

2016-09-01  本文已影响191人  简文堂
时间管理.jpg

0 版本迭代说明

1 计划清单

多数人开展GTD时,第一步往往是思考今天要做什么,明天或某日要做什么,然后将其想法放入收集箱,整理时找到某些任务的共同点进行分类放入日程中去执行。如此下去容易陷入每天有不同类型的任务要做,还有无数飘忽不定的想法产生的困境,忙忙碌碌却收获甚微,这就是典型的从小处着眼,自下而上的GTD方式。

因此,在GTD之前,应将“愿景-目标-项目-任务”做金字塔式分解,自上而下地建立计划清单。如今年我其一目标为:构建适合自己的方法论。基于此目标再分解成一系列的项目(多任务组成的重难任务),如学习脑科学及认知学、知识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等各类项目,把这些项目按时间大致排序,并将近期的项目激活,再围绕激活的这个项目去思考要有哪些单个可直接执行的任务,如阅读书籍、查阅文献、总结梳理等。如此自上而下的建立起一套清单,既能明确近期GTD重点方向,又能为之后收集组织分类提供判断。

建立计划清单-简文堂.PNG

2 执行流程

收集-组织-执行-检视再组织-再执行;除执行外,重点在于“检视”和“再组织”。

2.1 收集

将他人安排、提醒、灵感等任务全部放入收集箱中。收集时遵循“1分钟原则”:能在1分钟内立即完成的事件,就立即完成,不放入收集箱。如突然想到需要电话安排某人做某事时,应立即拿起电话拨打安排即可。另外,收集时尽可能地一并启动前期研判系统(如图)一并完成组织。

2.2 组织

在收集、每日检视收集箱时,启动前期研判系统。能1分钟内立即完成的立即完成,不放入收集箱,有明确日程要求的放入日程,并确定优先级(详见后文的MSC法则)。无明确日程安排但能对应近期项目的放入项目中,无对应项目但可对应目标的放入目标(下一步行动)中,都无但未来值得一做的放入“将来也许”中。

此次组织仅对放入日程的任务确定优先级,其余暂不必确定,在检视再组织这步确定。

2.3 执行

每天根据“今日待办”按优先级逐一完成。若提早完成所有任务,可主动挑选明日待办或项目中任务执行。

2.4 检视再组织

按“日、周、月、季”检视。

2.5 再执行

同执行。

GTD流程图 -简文堂.PNG

3 技巧及原则

3.1 事件定级原则

MSC定级原则-简文堂.PNG

3.2 简单应用标签与情景

设置情景目的是在某个地点或情景时不之所错时可以查看执行,我认为这种情况要么是还未养成GTD习惯,要么是重要的事安排太少。不是非要将每件事要分为上网、工作、家、购物等。而将其用于特殊的情景更好,如要集中处理某类事件(如打20个电话),设为电话情景能快速收集事件;又如我对于有3个小时免打扰时间很少,而需要处理某些事件的需求很多,因此我设置了“3h”的情景,在组织任务时将重难事宜加此标签,一旦若遇有大块时间,我会查找此情景下的重要事件来处理,并顺延今日待办中S事件(如阅读)。情景和标签可合二为一来处理,我的原则是尽可能少用,越简单越好,缩短组织时间。

3.3 工具的选用

原本打算一直滴答清单下去,但难以满足我自上而下做计划的需求,虽然也找到了一些替代和处理的方法,但总觉得麻烦,于是放弃。它的主要不足及替代方案如下:

当然doit.im也并非完美,快速收集用快捷键调出后,不能自动隐藏,还需手动关闭。处理任务时需几次跳转,略显麻烦。以及任务归属至多个BOX中,略显杂乱。总之,器,只是实现术与道的工具,习惯能解决问题就好,不宜反复换用折腾

3.4 当备忘录使用

作为GTD工具(doit.im)重度使用患者,我常常查看、整理组织,在手机中将其放入首屏,电脑中一直启动且设定有快捷键(Alt+Q),于是喜欢将其利用最大化,果断抛弃手机自带的备忘录、电脑的便签、记事本等,直接将一些常用的备忘信息放入清单中,滴答清单可自建清单,doit.im放入等待(安排他人的事少,主要是自己用,因此将闲置再利用)中,比如:购书清单、社交安排、出行备忘等,不必放入日程提醒,仅仅是在需要的时候再打开查看执行。

4 结语

时间管理的目的并非是时间,而是管理自己的行为和精力。通过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并定出优先级,辅以提醒工具,既能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去做跟自己目标一致重要的事,又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够保证每天的事情处理都有较高的效率。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自己需要吸取他人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优化成自己的方法并坚持下去即可。也不必一开始就把方法流程想要很完美,马上去做,做的过程中去思考去迭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