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劳动教育”
案例一:一位与我非常契合的90后,非常爱学习很上进,也很投缘,因为她身上的这些品质让我对她很认可。一次出差,偶然进到她的房间,一进门吓我一跳,我居然没有落脚的地方,因为房间的地上居然扔的是她的袜子、床头、桌上、沙发边四处散落的全是她换下来的衣服。我不禁纳闷,为何不能全归到一起呢?
案例二:一位非常靓丽的85后小姐姐,平时特别爱美,衣服色调也都是粉粉系,脸上的妆容也总是很精致,但她办公室的座位下,散落的全是“尘埃”,电脑的键盘上只能见到她经常敲打的几个键的指头印迹,其余的全是厚厚的“陈灰”(结了“壳”的厚灰),我很纳闷,她怎么坐得住呢!
案例三:还是85后,到她家打开衣柜,衣服居然可以“哗”地像坍塌的山一样倒出来,原来小姐姐每次收下的衣服重来不叠,全往衣柜一丢。
哎 哎!
以上是与我共事过的几位小姐姐们。
案例四:一对85后的小两口,提到他们争着“不做清洁”的事情,地上的垃圾,他们可以视同“长”到地上一般,绕着垃圾走;难得煮一回饭,锅却可以一直放一个多月不洗。
所以,遗憾结束。
案例五:05后,喜欢玩汽车模型,每次周末到我们工作室,自已打磨零件、上板、调漆、喷色、最后洗笔(环节复杂的一个流程),做好喷漆室的清洁,有时候还要配合我们做完整个工作室的清洁和工具的摆放归位后再回家。
案例六:朋友的孩子 ,一位10后的小朋友,特别喜欢玩鞋。家里环境还不错,于是也就着他买了喜欢的鞋,而这位小伙子也如展品一般将鞋子陈列出来,一双双擦好摆好、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擦干净,摆鞋的柜子擦干净,最后还把鞋都摆向一个角度,整整齐齐,也没人教他。
案例七:曾经工作室的小伙伴,91后-95后,在加工配件的过程中,不仅自己开发出了更利于工作的工具,还废物利用制作了一些省钱又好用的工具,着实为我省了力又省了钱。
嗯 嗯 !
以上案例都是在我创业期间,与我携手走过一个阶段的,一群以爱好为工作的小伙子们。
我理解的劳动教育,其实不用教育,而是他们主动发起的由内心愿意去做的,结果带给他们的是内心的丰满与愉悦,不然就当成了一种负担。那么,如何激发本体的主动性,内驱力应该是学校老师们研究的重点:比如围绕原生家庭,已经造成了某些不良习惯的;比如围绕孩子本身的兴趣,让其发挥创造的;比如如何让他们有认同和成就感的设计等等。
当然,前行路上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摸索,积极关注,相信别人的经验也能成为你的亮点,超越也是来自先模仿再超越。
结合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去应对生活中的劳动,当挑战来临时让其想办法解决,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