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基础》读书笔记四
今天是读书第四天,读书,做笔记,做总结,讨论,分享,读书更像是读书了。李老师在课堂上说过,读书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读进去,再读出来。以前读书真的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这本书是在听李老师课时购买的,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当时买来的时候,是真的带着兴趣去读的。读了大概有大半,后边内容就没有细读,只是老师讲到哪里,说是在这本书里有相关内容,就有选择的去读一读。而且是一个人在读,也没有那么详细的解读,思考。
这一次,大家组成一个小组一起读书,感觉是非常好的一种读书形式。今天在群里看到作业完成信息的时候,自己虽然做了读书笔记。但好像读书的打卡没有很好的完成。尤其是在昨天晚上要打卡的时候,发现时间已经过了,不能打卡了。这也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提醒,也做了反思。读书竟然拖到晚上九点才完成,是因为什么呢?三天,竟然只有一天做了打卡,这又是发生了什么呢?
个人耻感
耻感就是感到可耻,这是一种强烈而痛苦的情感,极端的情况可以导致自杀。
耻感有两种:群体耻感和个人耻感。
耻感源于担心被孤立、被遗弃和被轻视,与违禁性罪感源于惩罚不同。
耻感的社会作用在于使人从众、从俗。
个人耻感和群体耻感之间似乎存在着反比关系。
在我国,自卑往往是个人耻感的别名。
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是子女个人耻感强入的一个决定因素。
个人耻感,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怕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被嫌弃,对,就是怕被嫌弃,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无心的话,那都是小刀子,一刀一刀,割的心疼。可是,为了不被抛弃,忍着这种疼,继续努力,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为了让别人说自己好。
不安全感
马斯洛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但是这要求在幼年时得到满足,否则不安全感便会在心灵生根,成年后很难拔除。
安全对于个体和种族都是头等重要的。
有不安全感的人往往用过分追求安全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心里踏实。不怕万一,就怕一万,成了这种人行动指南或座右铭。
有不安全感的人,由于过分代偿而趋于严重,转移、孤立等防御机制起作用,强迫症状便出现了。
就像刚才提到的,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努力争取做的好一点,不断努力,明明有时很辛苦,也不放弃,这就类似于强迫,其实这是苛求完美,是代偿,因为自卑,而自卑是因为安全感不足。安全感不足,往往是幼时没有得到满足。比如,特别渴望被爸爸妈妈表扬,欣赏,可是爸爸妈妈真的不舍得多夸夸。而又真的太渴望了,所以就一直努力着,追着。
被爱的渴求
霍妮认为,被爱的渴求是神经症病人的一种常见心态。被爱的渴求是使心理冲突尖锐化且持久不得解决的一种重要原因。
来自母亲的爱是婴幼儿产生相应的爱的反应。儿童逐渐学会了主动的爱别人的能力,这是健康成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被人爱和爱别人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
神经症病人的出路是,培养社交兴趣,提高社会技巧,逐渐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
见到有的人真的太渴望别人的爱了,买个水果,也要求夸夸,做个饭也要显摆一下。同时,又不断打击批评指责别人,说别人做的如何不好。这种人渴求别人的爱,却不会爱别人,因为他真的没有爱人的能力,大多是因为被爱的太少,感应不到别人的爱,不会爱的反应,所以也真的不会爱别人。
怎么办?从发展人际关系开始,先从亲人开始,身边的亲人可以主动跟他构建关系。真的有小雨哦。可以试试,现在我就在努力干这事儿。不断自己主动努力跟家人发展良好的关系,也主动跟外界发展人际关系,增加自己的社会关系,支持系统。
自卑情结
心理冲突者几乎都是自卑的。
我觉得我也很自卑,别人都看不起我。我是真自卑还是假自卑?
心理冲突者掩盖自卑的方法,一般是极力追求优越感,即争强好胜,力图超过别人。而自卑者却是争强好胜,而又输不起的人,这是它们的致命弱点。
我不觉得自己有优越感,可是别人,不止一个,说我身上自带优越感,让别人高攀不起的感觉。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自己都不知道。
自卑者一般是勤奋的。为了超过别人,对自己要求很高,往往达到自我苛求的地步,这便带来两种不利的效应:
1,在努力的过程中很难体验到轻松愉快,甚至感到紧张,兴味索然。唯一的目的在于超过别人,体验优越的快感,或得到别人的夸奖才能感到愉快。
2,由于所定的标准太高,往往导致挫折感和失败感,使痛苦更甚。
我觉得自己确实挺勤奋的,有时是为了超过别人,但我觉得是为了超越自己,不,确切的说,是不想被别人超越。比我强的,我超不过,比我弱的,可不能超过我,要不然,面子里子都没有了。因此,对自己要求挺高,也有点苛求,不过,努力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愉悦感的。当然,如果能够得到别人的夸奖赞美,那更是感觉到喜悦,甚至会觉得自己的努力真的没有白白付出。最怕失败,失败了会让自己很难过,觉得自己好没用。
健康人就有张弛自调节能力。
为什么会紧张过度呢?最常见的就是担心失败,害怕落在别人后面,归根到底是自卑作怪。
优越感是自卑感的代偿,并且是不健康的代偿。
优越感本身蕴含着看不起人,尤其是看不起那些自认为是不如自己的人。
我觉得我还不是病态,因为我没有看不起不如我的人。我只是恨铁不成钢而已,这是人之常情。
自尊与尊重别人是同一心态的两个不同侧面。
追求优越感的人缺乏的正是自尊。
马斯洛认为首先是被人尊重,然后是自尊,这是人的基本需要。这种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发生精神障碍。
如果从小就埋下了自卑的种子,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必须从追求优越感以掩盖自卑感这种痛苦的心理冲突中醒悟过来,真正认识到这绝不是一条走向心理健康的正当。
消除自卑唯一健康的途径就是培养和周围人优乐与共,休戚相关的情感。
跟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感受别人的感受。
自卑的对立面是自尊,对于一个青年和成年人来说,必须在与人交往中逐渐学会尊重别人。
人际交往,确实可以提升自己很多方面,比如自信,有了自信心就会自尊,自尊就会自爱,自爱就会自强。自尊=成功/抱负。降低抱负,不断努力,做到,自信心提升。
常形和变形
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之分。
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1,它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2,它涉及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两个相应的特点,1,它的内容与道德没有什么关系;2,它所涉及的事情或内容,在局外人和不懂精神病理学的人看来,是难以甚至是无法理解的。
心理冲突的常形也可以表现为,生活中事无巨细,总是左右为难,犹豫不决,这通常是少年甚至童年就逐渐形成的人格障碍。
为离不离婚而苦恼,这个理解,大多数人都这样,是常形冲突。生病了,想去看医生,可是又怕被医生骗。因为现在新闻报道的各种天价药太多,感冒都得好几千,所以医生做了诊断,开了药,觉得不好,再去另外一家医院,医生还是如此诊断。药拿回来了,可是吃不吃?吃,怕不对症,不吃,又很难受。我在一边看着都难受,不就吃药吗?纠结什么呀?不理解。这就是变形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