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时代的教育转型之路, 孩子未来职场的“人机大战”
社会的快速变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对人才的需求耶也有了新的要求,这也直接推动了教育变革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改变,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出现,如:机器人教育、创客教育、编程教育、STEAM教育……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11346/74d89bf7b3b2f751.jpg)
下面,壹号全脑机器人将结合业内多年的经验,给大家分享机器人教育相关的知识~
为什么要学机器人教育?机器人课程怎么学习?
现在有不少公司在开展机器人教育编程业务,也有很多家长选择送孩子去学习。为什么这个行业近年能持续受到热捧?
社会需求迭代提速,家长焦虑的阵痛间隔同样在变短。他们担忧的不是子女不够优秀,更多的是标准“朝令夕改”,今日子女之所长转眼就沦为无用功。“以不变应万变”,将孩子完全压在应试学科的“虎爸狼妈”最先受到冲击。这时候不得不建议这类家长给孩子报一下机器人、创客兴趣班?
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
以前的教育是教我们怎么去完成一项工作,
今天我们的教育在教孩子们怎么解题;
今后的教育将是教我们每一个人如何使用机器人去完成更多项工作。
未来的世界只需要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因为当你能提出明确的问题,机器人就有无数种方法帮你解决!
机器人取代人工上岗
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逐渐的走进了我们大众的生活,机器人不在受限于电影大荧屏,它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社会中的一部分。
那么,哪些工作将会被机器人取代?下面是壹号全脑机器人整合到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家长要开始重视了!
机器人理财师已经超越人类理财师,
机器人法官已经超越人类法官,
机器人医生已经超越人类医生,
机器人高考生已经可以超越考上清华北大的高材生,
下象棋、下围棋人类已经比不过机器人了,
就连德州扑克人类都玩不过机器人,难道你还感受不到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了吗?
据专家预测,在30年之内,人工智能能够上升到替人类去思考的高级阶段,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也将成为社会的淘汰品。如今外国已经有人工智能快递员,他能够按照设定好的路线,遵守交通规则,通过人脸识别功能和某些APP以及取货密码等,能够创造出一天高达一千多个快递的派送量。更令人惊讶的是,人工智能快递员能够按照设定好的程序,给取货人定时发送取件信息,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的取代了传统的快递员。
人工智能的出现虽然会改变人类未来的工作形式,在未来的10年中,它们将抢占传统岗位中50%的工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11346/8472110814304e45.jpeg)
在过去,学子们还能通过寒窗苦读换来“金榜题名”,但是与人工智能相比,人工智能的学习方式本身就是“大数据训练”,在算力和大数据处理上,人工智能简直是“逆天”的存在,人类与之相比完全没有竞争力。
2017年高考,国家863“超脑计划”项目研制的AI-MATHS高考机器人参加了2017年高考数学的测试,在掐断题库、断网、无人干涉的情况下,AI-MATHS通过综合逻辑推理平台来进行解题,10分钟交卷,分数达到105分。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人工智能已经正在迅速取代众多的传统岗位,特别是流程化的工作岗位,人工智能比人类做得更加优秀。
在金融领域,高盛在纽约总部600名银行交易员变成2人,背后是自动交易程序在工作。
在新闻编辑领域,“今日头条”公司的编辑机器人已经能够自动写比较规范的新闻报道了,腾讯推出了梦幻写手,阿里与第一财经合作研发了DT稿王;在建社87周年之际,新华社联合搜狗11月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运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克隆”出与真人主播拥有同样播报能力的“分身”,这不仅在全球AI合成领域实现了技术创新和突破,更是在新闻领域开创了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
在驾驶领域,谷歌无人驾驶已经累计行驶300万公里的行程。
在翻译领域,科大讯飞将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已经从60.2%提升至95%。
在客服领域,支付宝现在已经使用了智能客服,成功提升自助服务率至97%,同时提高满意度3个百分点。
在物流领域,物流领域开始广泛使用无人机、RFID技术进行盘点和物流信息的记录追踪。
就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来看,未来10年内现有的传统岗位中50%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也并非没有可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11346/d965901870a62ae5.jpg)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我们不得不思考:现在还让孩子陷入“应试教育”的漩涡,真的有必要吗?
人工智能浪潮冲击下的教育转型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在逐步冲击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人才培养和筛选模式,从人类的就业市场逼迫着“应试教育”转型发展,进而从各个环节挤压应试教育的空间。
只有在增设人工智能课程的同时,对现行学科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作整体的变革,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应对人工智能对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结构形成的巨大冲击。只有走差异化、个性化的全面教育创新之路,发挥人性的特点优势,才能与智能化浪潮相向而行。
2017年,我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多次提到机器人,更明确指出应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外部延展形式,将发挥重要作用。同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到智能机器人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机器人教育市场的大蓝海之下,许多机器人教育机构开始崛起,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机器人教育。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11346/608a96390013fd03.jpg)
机器人教育助孩子打开未来世界大门
学习机器人可以训练孩子的动手、逻辑、空间想象力、解決间題的能力、探索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团队协作能力。
机器人教育是适应未来发展衍生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为时代培养新型的科技人才作铺垫。因此,让孩子多去接触新事物,有利于培养孩子多元化的能力,所以现在许多年轻的家长会提早帮助孩子科学启蒙,不让孩子局限于课堂学习,而是鼓励孩子多向发展,让孩子有更多选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