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的“皇帝”称谓

2018-09-16  本文已影响24人  鲁愚生

自秦朝确立皇帝制度,“皇帝”一称成为中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专属称谓,虽然“泰皇最贵”但是秦王政认为“功高三皇,德牟五帝”才配得上自己堪称“创世纪”的丰功伟绩。这一称谓。它本身就含有神权的色彩。这是一个集神权和政权于一体的专属名词。自唐朝开始,确切地说从南宋高宗说天下士子皆是“天子门生”,开始,“皇帝”又多了一种身份,成了文人群体的领袖,这也是从宋仁宗与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以后形成的必然局面。

至于“皇帝”称呼的多种多样。“天子”,天选之子,神权及宗教色彩可见一斑。达赖喇嘛甚至在布达拉宫把清朝皇帝和观音大士并列,上书“大清皇帝万万年”。

“官家”,宋后妃称宋帝。取自“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的意思。

古埃及统治者“法老”的原意是“大房子”,“法老”,这一称谓本身也是不含神权和宗教色彩的。

但是在西方封建时代,情况迥然不同。大部分是“国王”绝不涉及神权和宗教。“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罗马教会完全有能力废立人间的君主,要不然俾斯麦也不会说“我们绝不会去卡诺莎”了。

欧洲君主的头衔一般都长到令人烦躁,但是只“罗马人”才能做皇帝。无论罗马帝国皇帝,拜占庭帝国皇帝,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还是沙皇这些“皇帝”们都是“凯撒”的意思。所以我们看到,曾经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那时候的英王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印度皇帝”英国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并非罗马人所以没办法在欧洲大陆做“皇帝”,现在的温莎王室是来自德国的日耳曼人,英国人注定和“皇帝”无缘。拿破仑称帝遭到围攻,和这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不无关系。

罗刹国之所以敢贸然“称帝”,是因为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亚,她把拜占庭的礼仪和东正教带到了莫斯科。(很多人认为她是《权力的游戏》中龙母的原型)拜占庭灭亡后,罗刹国自认为继承了它的传统,东正教总部也迁到了莫斯科,并自称“第三罗马”,浑身流淌着野蛮的蒙古基因的罗刹人,摇身一变成了“罗马人”,自然可以做“皇帝”了。西方世界都是嗤之以鼻的。如今俄罗斯国徽上的双头鹰标志就是曾经的拜占庭帝国的国徽。

有区别的是印加帝国。印加国民自称“印加人”,统治者称“萨帕·印加”,这个词本意是“太阳神因蒂之子”,引申为“独一无二的君主”。

还有就是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它的含义是“先知默罕默德的继承者”,哈里发不仅是统治者,也是宗教领袖。阿拉伯帝国灭亡后“哈里发”作为伊斯兰世界的宗教领袖保存下来。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塞利姆一世征服埃及,俘虏了时任“哈里发”穆塔瓦基勒三世,获得该称号。“苏丹”的意思是“力量”、“裁决权”后来引申为统治者的称号,但是,“苏丹”一次不含宗教色彩,自赛利姆一世开始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开始拥有两重身份。

这些都不如中国的“皇帝”称号,这是一个拥有三重身份的称呼,清朝皇帝又多了一种身份——全蒙古大汗,在藏传佛教徒看来,大清皇帝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皇帝”制度,在清朝臻于完善。清朝中后期致外国国书上都说“大清国大皇帝”,其实它已经够大了,大到了洋鬼子无法理解的程度。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的“皇帝”称谓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的“皇帝”称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