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八日 事篇(二)
事篇(二)
摩梭人住宅的墙很矮,像我这样的身手也能越过,这显然为是方便走婚的男子而建。男人来走婚是不能走门的,必须翻墙。
纳西语中名词在前,动词在后,如汉语“吃饭”,纳西语就是“饭吃”;汉语“走路”,纳西语就是“路走”。因为纳西人认为有饭才能吃,有路才能走。纳西人的院子用小的卵石铺成内圆外方的图案,卵石突出地面,有按摩脚底的作用。纳西人的东巴文是现存的唯一在用的象形文字,很有意思。如“爱”,是一个男人送一枚绣花针给女人,意思是希望女人勤劳持家,能为他缝缝补补度一生。“汉”字是一个人头戴官帽,从前纳西人认为汉人都是当官的。纳西女人的服饰有一个很特别的说法,叫披星戴月。
普米族人的门槛不能踩,进屋时头要先进。
青海、西藏以及云贵高原上人们称湖为海子。格玛此仁导游说“拉市海”中“拉市”是老虎死的意思,我将信将疑。这个湖很美丽,水不深,老虎为什么会死在这个地方?用手机百度了一下,在纳西语中“拉”是荒坝,“市”是新,这个解释有道理。丽江导游二千次里说拉市海被开发时间并不长,是央视主持人王志任丽江市副市长时发现并上交提案开发的。后来我又向纳西人求证,答案是“很小”,这个说法最可信。
在香格里拉藏家,接待我们的是家里的大女儿桑珠卓玛。看面容她二十七八岁,皮肤很白,脸上没有高原人常有的被日光过度亲吻形成的红色。她用流利的汉语给我们解说藏族各种风俗。她家的房屋是木质的,没有画栋,都是雕梁,是家中父兄亲手建造。阿爸去放牦牛了,每年要带着帐篷在草场住三个月,回来后卖掉牦牛,收入分成两份,三分之一留在家用,三分之二要磕长头捐到寺庙里。寺庙里会按所捐财务的多少,赐物件回来,如桑珠卓玛家的经盆,经勺,经碗等。桑珠卓玛说她的妹妹很漂亮,有一个四川小伙子喜欢上了她,按香格里拉的风俗,这个小伙子要去放三个月的牦牛以考验他。还有最后一天的时候,小伙子回来了,蓬头垢面,手指都伸不直了。他说他要回去了,香格里拉是神仙住的地方,他是凡人,住不了。桑珠卓玛家的客厅很大,能容下200人。炉灶也在客厅里,锅造型奇特,是连在一起的三个带盖圆柱体,其中一个是专门给家中饲养的动物煮吃的。她还详细讲了藏族的丧葬习俗,略觉恐怖,不赘述。最后她领我们去村里的农村合作社购物,途中她告诉我们在合作社门口有摄像头,如果大家对她的接待满意,面带笑容,村里每年要选三位优秀解说员,如果她选上,阿爸磕长头去做功德政府会一路保护。
在丽江看了两场舞台表演,第一场是在丽江古城看的《丽水金沙》,第二场是在玉龙雪山看的《印象丽江》。很多年了,看舞台表演仅限于六一儿童节时孩子们在台上蹦蹦跳跳。电脑、电视、手机上想看什么都有,我对舞台表演实在不感兴趣,可是这两场演出让我痴迷。《丽水金沙》是室内演出,演员都是专业的,舞台装饰华美,演员服装乱花渐欲迷人眼,云南各民族的独特风俗被细腻地表现出来。《印象丽江》是室外演出,演员都是非专业的。舞台是云南的红土颜色,分五层,用四条倾斜的坡道连接,最妙的是背景是玉龙雪山!整台演出场面宏大,玉龙雪山上飘动的云雾增加了自身的神秘感,让表演更具震憾人心的力量。《丽水金沙》柔中带刚,《印象丽江》刚中带柔。
香格里拉的土司宴很奢华,有的藏族特色的食物我不知道怎么吃。格玛此仁导游用手指捏起一片肉,粘上胡椒面状的东西就往嘴里送,我不敢吃。藏胞歌舞娱客,热闹非常。和我们同桌的几位上海游客迟迟不到,别的桌上早就开吃了,格玛导游让我们先吃,我们觉得先动筷子不好,就等着他们。等了好久,他们还不来,格玛导游说:“你们吃,等他们来了接着给他们上。”我们刚开始吃他们就来了,嫌我们动了筷子,说什么也不吃,格玛导游无奈,给他们另开一桌。我忽然很同情这个康巴汉子,面对刁蛮的游客,百炼钢也得变成绕指柔。
土司宴在二楼,一楼是卖东西的地方,主要是药材,银器和藏刀。藏刀制作很精美,尺寸不一,最大的二尺多长,最小的可以托在掌心,我一一拔出来欣赏了一遍。
在鹤庆的山路上车停下来让游客上厕所,路边有一简单的房屋,屋内卖些零食,屋外洗车。屋前搭着个棚子,估计是乘凉避雨用的。我们停车时天上飘着雨丝,棚子下有一老翁蹲在棚子下面,面前摆着几个敞着口的袋子,里面是新采的蘑菇。老翁蓝衣黑裤,双臂交叠抱着肩,每个指甲都缩成了一个黑色的点。我和同行的朋友想买下他的蘑菇让他早些回家,考虑到还有几天行程,蘑菇会烂掉。想给他个钱,又觉得有施舍的意思,不尊重人家,作罢。启程后我们想到可以买下他的蘑菇,让下榻的饭店做给客人吃,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