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邛崃马湖钓鱼台与姜子牙||狼烟诗影||
田野调查:邛崃马湖钓鱼台与姜子牙
文/狼烟诗影
四川邛崃市大同镇马湖社区响水潭村有一座“钓鱼台。”这个钓鱼台有一个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的故事。根据当地老一辈的人讲,几千年前,有一个白胡子老翁长年在仠濮水边“虎牙石”上钓鱼,由于仠濮水两岸经常有很多人人钓鱼,也没有引起人们对白胡子老翁的注意,钓鱼的人多了,都习以为常。
“仠濮水”古称“濮水,”是古濮人人种的发源地。蚕丛建立古蜀国,打败蛮濮子,俘虏了蛮王,(蛮濮子:今人因发音原因喊“蛮婆子。”蛮王:古濮人的部落首领。)蚕丛让蛮王做他们家的仆人,老百姓就种地要每年给蚕丛交粮食,于是,就改“濮水”为“仠濮水”或“仠仆水。”“仠濮水”的老百姓就在肥沃的土地种粮,却大部分交给了蚕丛王,小部分自己食用。“仠仆水”的蛮王被俘虏之后,做了蚕丛王的仆人,所以叫“仠仆水。”
在仠濮水的上游的火井镇,有老百姓打水井时,打到一股难闻的气从井底冒了出来,在井上面提土的人见状,就大喊井底挖土的人,却没有回应。有人试想下去看看,但井底冒上来那股气无法让人下到井底,井底又黑喔喔的,这下谁都不敢下去。于是有人找来火把点亮,想通过照明来看看下面挖土的人怎么样了?谁知火把还没有接近井口,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把井上面提土的人身上衣服都烧燃了,成了火人。后来,人们又在其它地方打水井,只要打出气了,用火一点就着,大火就这样燃了几千年,几千年来,人们用来煮饭、烤肉、烧水、煮盐。
到三国时期,诸葛亮入蜀和蛮王商义,要蛮濮子让“一箭”之地,蛮濮子答应了,诸葛亮就在古临邛的仠濮水和布濮水汇水之处,射了一箭,谁知这一箭射到了康定的打箭炉郭大山上,于是很讲信用的蛮王带领蛮濮子退到了康定打箭炉以西,蛮濮子坛坛罐罐也不烧了,大片土地也不要了,就把这一大片土地都让给你诸葛亮。诸葛亮来到有火井那个地方时,很多火井里的火还在燃烧,但是已不是很大,诸葛亮对火井改造了之后,火井里的火又燃大了。于是就把“濮仠水”改名成“火井江。”湖广填四川以后,火井江又改成了“文井江。”
在齐口滩上面不远的文井江边,有一块大石头叫“虎牙石。”据说就是姜子牙当年钓鱼的地方。
相传,姜子牙来马湖,就隐居在马湖山中,每天都到仠濮水边“虎牙石”上去钓鱼,却又从来没有人看到他钓到过一条鱼。
有一天清早,一个砍柴卖的樵夫对姜子牙说:“你钓啥鱼啊?天天看你钓鱼,连小虾都没有看到你钓到过一条。姜先生你今天钓到鱼了吗?”姜子牙也不说话。樵夫走过去把姜子牙的鱼竿拉起来一看,见鱼钩是直的,就说:“哎呀,你如此大岁数了,连钓鱼都不知道是如何钓的!你看,你这鱼钩都是直的,怎么能钓得到鱼呢?”
姜子牙笑呵呵地说:“我不是在钓鱼,我是在钓王相,王来接我的时候,我便不钓了 。”
樵夫说:“看你这样子,还想钓王相?王相听到你这样说,会把你吊起来打的!”
姜子牙说:“我看你才要小心哦!你今天进城去,要是不小心打死了人,文王才要把你吊起来打呢。”
樵夫见姜子牙清早八晨的就说他要出事,心里很是不舒服,叽叽咕咕地把姜子牙骂了一顿,转身就进城卖柴去了。
樵夫担起柴走到城门口,见文王练兵回来,就只能往城门边上躲。文王的人马过很久都没有过完,那个担柴的樵夫肩膀一边好像是压痛了,樵夫就想换一下肩,这柴担一转,没想到就把守门兵碰倒了,守城门的兵倒地后就再也没站起来,一会就死了。文王见这个樵夫碰死了守城门的兵,就派兵把他抓起来吊着打,打得他大呼大叫的,然后就又把他关起来。
这天下午,樵夫趁看守牢房的士兵不注意,悄悄偷跑了。他一路走一路想,这姜先生真是厉害,说话也太准了。一路飞快,就赶到“虎牙石”去找姜子牙。姜子牙一见到樵夫就说:“如何?我说的话是真的吧?”樵夫说:“姜先生,都怪我不相信你的话,还骂你骂我呢!还真的是到城门口,一不小心,就把那个守城门的兵碰倒了,然后就死了。我现在是逃跑出来的,文王必定还会派人来抓我,你救救我吧?”姜子牙说:“救你可以,不过你要给我当徒弟才行。”樵夫见姜子牙答应救他,连忙说:“师傅,我就给你当徒弟,以后服侍你一辈子!”
姜子牙说:“你现在已是我的徒弟,我一定要救你的。你回去,在你睡觉的旁边挖一个坑,你下坑里面睡着,叫你母亲用干谷草把你盖好,在你身上撒把米,头上要点盏灯,你睡到明天清早,起来就没事了。”
樵夫逃跑后,有兵去禀报文王说樵夫跑了,第二天文王找来天师,问樵夫会逃到何处?天师说:“他从哪里来就会逃到哪里去。”文王说那你快算一下他跑回他家里没有,我派兵去抓他。天师掐指一算……啊,那家伙已经死了,身上都长蛆了,也不用找他赔命了!
就这样隔了几年,樵夫又进城去卖柴,那个守城门的兵认出了他就是几年前逃跑的樵夫,就把他逮去见文王,文王见樵夫还活着,就觉得奇怪。天师不是说你已经死了吗?怎么还活着?就问天师这樵夫是咋回事?樵夫这时吓得心惊肉跳,这次肯定死定了。天师就问樵夫怎么还活着呢?樵夫就把拜姜子牙为师前后的事说了,文王一听,高兴地说:“这个姜先生听说很有本事,我找了他好多年,原来他在那儿躲着!你带我去找他,找到了姜先生就免你死罪。”
于是,文王让樵夫带路,在仠濮水边的“虎牙石”上找到正在钓鱼的姜子牙。文王请教了姜子牙治国方法?又谈到商王乱国,怎么重新建立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生活的国家,文王和姜子牙交谈甚欢,就把姜子牙接到城里做官去了。
文王找到姜子牙后,封他为相。文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和姜子牙统一了全国。姜子牙钓过鱼的地方也出了名,后人把姜子牙钓过鱼的“虎牙石”叫做“钓鱼台。”
在田野调查中,我们发现关于姜子牙在四川邛崃钓鱼的事情,感觉不太和教科书上历史记载的一样,大家在历史文献“封神演义”电视剧中,也说姜子牙在陕西宝鸡“渭水”的河边钓鱼,怎么这个故事就到四川邛崃来了呢?于是,就翻阅大量有关“姜子牙”和“钓鱼台”的文献资料。
在调查中,有很多钓鱼台,如北京就有“钓鱼台国宾馆。”宝鸡蹯溪河钓鱼台就有三处,传说是姜子牙钓过鱼的地方。那里还有“太公祠”和“太公庙。”但对蹯溪河地型和河水调查,发现河窄,水浅,乱石众多,不能托显钓鱼的理由,何况蹯溪河不属于文献记载的渭水。当地人也讲不全面姜子牙钓鱼的故事,河中间有一块大石头,不像是古时候就有的石头,应该是不久新滚落在河中的圆石,近年有人在上面雕刻了“钓鱼台”三个字,当地人说姜子牙在那里钓鱼是传说。那么,姜子牙真的在那里钓过鱼吗?那里根本没有姜子牙钓鱼的故事,和文化传承支撑的证据。
田野调查中发现,河北南皮县也有个钓鱼台村,也有姜子牙钓鱼的传说,村公园广场里,近年新做一个钓鱼台的碑记,碑前有一个很小的人工湖,当地人说姜子牙以前在那湖里钓过鱼。怎么说都没有人相信姜子牙会在那个人工湖里钓过鱼?不远有河,是泥巴河,河的两岸找不到一块钓鱼台的石头。地方民间故事的传承也没有,那里的故事来源教科书,没有历史依据的支撑。河北曲阳县也有钓鱼台,但和姜子牙没有关系。
河南省南阳市有钓鱼台,那是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曾钓鱼于此,钓鱼台由此得名。镇平县有“太公湖,”传说是姜太公钓鱼之处,但那里没有钓鱼台,湖也很普通,没有一点点文化气氛。不能支撑姜子牙在河南钓鱼的事实依据。
其它地区“钓鱼台”这个名字很多处,但是都和姜子牙无关,比如山东“庄子”钓过鱼的地方也叫钓鱼台等等。全国有几十处钓鱼台,都和姜子牙无关的钓鱼台。那么,在全国真正和姜子牙相关的和有传说的钓鱼台就只有两处了。再看看四川省邛崃市大同镇原马湖乡钓鱼台,历史故事传承了几千年,有完整古老的钓鱼台遗址。如果说马湖钓鱼台的石头上直接写上“钓鱼台”三个字,还觉得有点假?关键钓鱼台的石头上写的不是钓鱼台,而写的是“虎牙石,”再听听传承几千年的姜子牙在虎牙石钓鱼的故事,就可以证明马湖钓鱼台由来的真实性更多。在邛崃住的人都知道马湖有个地名叫“钓鱼台。”很少有人知道“虎牙石,”邛崃本地人起码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不知道“虎牙石,”但知道“钓鱼台。”
根据逻辑推理,陕西宝鸡蹯溪河上的三处钓鱼台都没有古老的钓鱼台遗址,钓鱼台的石头都是新,雕刻有钓鱼台石头也是近年山中落石。传承故事来源于并不清晰的教科书,太公庙也是清代的。虽然历史记载西周都城在宝鸡市一带,但渭河从陕西到河南都称渭河,文献并没有说姜子牙在渭河的哪一段钓鱼?所以,从逻辑上说姜子牙在邛崃濮水钓鱼是合理的证据之一。
我们再翻开文献记载来推理一下。就姜子牙的出生地,首先根据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姜子牙“姜姓”,国号“吕”,故名“吕尚。”真名“吕望行,”不明不白的出生地为“东海上人。”对于“东海上人”的解释,后人解释说“东海”在今天的山东日照市。这个是说不通的。不能说山东就是“东海”,后面还有一个“上人”,合起来就是“住在东海上的人,”大海上能做人吗?文献的解释也说不通。在中国有一本上古的奇书叫《山海经》,是专门写四川山川地理的书。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就说四川盆地在古代是一个像海一样的地方,古人称为“海”,就有了《山海经·海内经》和《山海经·海外经》里面就有“东海”和“西海,”但指的是今成都平原龙泉山以东为“东海”,龙泉山以西为“西海。”那么,司马迁《史记》说姜子牙是东海上人是说得过去的。
其二,《战国策·秦五》说姜子牙曾经在商的都城朝歌卖过吃食的小贩,又做过屠夫。《韩诗外传》说姜子牙七十岁还流落在都城朝歌的街头,他是被一个老妇人撵出家门的。这样一个推理,如果说姜子牙出生地在山东日照?怎么会生活在河南的朝歌呢?说不过去?还有就是,既然姜子牙的出生地在山东日照?姜子牙又怎么去几千里外的宝鸡渭水钓鱼呢?文献说是去“偶遇”周文王?姜子牙能算出来去宝鸡渭河钓鱼就会偶遇周文吗?那时候的姜子牙已八十多岁了,还跑几千里路,去那么远宝鸡的渭河钓鱼?也说不过去。蹯溪河也明显不是教科书上说的渭河,很明显,这个逻辑是不合理的。
文献又说,秦始皇时期,在吕不韦的主持下,吕不韦的门客著《吕氏春秋》,解释说“东海上人”就是“东海之滨?”姜子牙就是山东日照人?这样的解释明显就是人为修改历史。在这里也突显出来一个问题,文献没有提到吕不韦的“门客”是谁?文献不敢说,有明显篡改历史的证据。《水经注》又说姜子牙出生地在“水出县北紫山梅溪。”今“河南省南阳市。”所以,在姜子牙的出生地疑点多多,可以认为是在为文献做伪证。
这样,姜子牙出生地在山东和河南的证据就没有什么依据了。那么,姜子牙是否出生地在四川呢?按《史记》说的东海上人,《山海经》可以证明姜子牙出生地在成都平原龙泉山以东。
其三,文献记载,黄帝娶西陵氏嫘祖为元妃。“嫘祖,”四川盐亭县人,盐亭县古称西陵。黄帝应该是四川人。
炎帝之女“邛”嫁与黄帝做第三妃,名“讳邛。”炎帝也应该是邛崃人。炎帝本是神农的后裔,邛崃大同古镇有神农大地庙遗址,传说是神农的出生地,这样,黄帝的出生地应该是在今邛崃附近。
文献又说,黄帝生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蜀山,”指在今彭州、都江堰玩、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管辖地西部山区。既然黄帝的儿子昌意娶的是蜀山区域的女子?那么,黄帝也应该是蜀山附近的人才合理。
邛崃市“桑园镇“古称“穷桑,”文献记载是黄帝、玄器、颛顼登基称帝的都城。
昌意生颛顼,颛顼降弱水或若水,(《史记》称“若水,”地方志称“弱水”)颛顼的儿子不再姓“孙,”改“孙姓”为“姬姓。“
商灭夏,商汤也是姬姓,改“若水“为“姬水,”周文王家族住在姬水,也是“姬姓。”文献记载西周第一个都城在“安邑。”安仁镇古又称“安邑”。应该是周文王的都城。王文王自称姬姓,自称是黄帝后裔,那黄帝应该是四川邛崃和大邑人这个区域的人。
关于“穷桑,”的争议,山东泗水县有“穷桑,”有“邛水。”调查启源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会孔子修改历史时间相同。《路史》说“穷桑”即“邛桑。《山海经》说黄帝、玄器、颛顼登基在“空桑。”“空桑”即“巨桑。”在西邑。今天邛崃市桑园镇如果是《路史》说的“邛桑,”那管辖地甚广,应该包括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新津县。那么,黄帝孙姓,到颛顼儿子帝喾、仓颉时,改“孙姓”为“姬姓”历史是有记载的。今崇州市、大邑县、邛崃有很多上古时期的古墓,当地人称“孙姬坟,”意思是黄帝和他后裔“孙姓”和“姬姓”的坟墓。
今大邑县斜江河刚好上古时期的姬水,黄帝很可能出生地在今邛崃的桑园到安仁这一带。加上对《前三皇五帝》史的追溯,神农、伏羲、黄帝、歧伯、炎帝、嫘祖、颛顼、尧、舜、禹的出生地都在四川。那么,夏、商王朝也应该在四川才合理。周武王邀蜀中八个部落帮助周武王灭亡了商纣王,而这八个部落在《牧野之战》中,总兵力是300辆战车,300个士兵。安按甲骨文记载,商周时期,国家与国家之间打仗,单方兵力数量没有超过两千人的,甲骨文介绍商周时期,一辆战车两个人到三个人,一个负责掌车牵马,两个士兵站在车子上,一个用弓箭,一个用兵戎或戈攻击对方。周武王因为兵少,他部落的千夫长、百夫长、教书的师爷、修房子搞建筑的师傅,都上战场了,总共加起来才1200多人。《华阳国志·巴志》还说,以“前歌后舞”的方式去迷惑商纣王,才得以入城,离商纣王只有六步之遥,前歌者,巴人以琴瑟当武器,后舞者,巴人以板楯当武器。商纣王当时对周武王这样说到,你乃是“西土之人。”“西土,”自古解释都说是四川。而周武王邀请八个部落的全部人马,都是四川的,说明《牧野之战》的战场在四川,而不是在河南。这近一步说明周文王家族是四川人的证据。
问题来了,既然士兵、战场在四川,那么,殷商的商纣王的都城就应该也在四川,而不在河南的“商丘。”
根据之前的黄帝出生地在四川的证据,又有昌意、颛顼、尧、舜、禹那些历史人物都出生地在四川,夏、商、周的都城,也就应该在四川才合理。
一连串的证据、推理、逻辑,都可以证明三皇五帝、夏、商、周都在四川,而且离邛崃很近的“穷桑”“安邑”所在地,这样,“姜子牙钓鱼”发生的故事也应该发生在四川。在证据上,推理上,逻辑上都是合理的。那么 ,邛崃大同镇马湖响水潭村就是姜子牙真正钓过鱼的“钓鱼台”更为合理。
陕西宝鸡市蹯溪河钓鱼台石一看就是新的,不是古老的石头。而且蹯溪河的水很浅,根本就不可能是钓鱼的地方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