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乐团职场每天一招求职面试职场创业@产品路,让生活触发思考

你会跳出事情本身去思考吗(每天一招14)

2017-03-16  本文已影响321人  秋水芝麻
每天一招

写在前面:把身边职场中的新鲜案例,抽丝剥茧,从现象到本质地呈现给你。在实践中总结,于细节处提升,是我的初衷。职场虽然不是陷阱,但职场必定是职场。你说呢?

文/妍乐团

职场每天一招

每件事情发生时,都会产生多重效应,就像职场中某些人是带着目的在接近你,还有些人,可能自己没有什么心机,但是他说话办事的方式或者结果却对你有影响。

你能跳出事情本身去系统思考,分析出这些效应中哪些是你想要的,哪些是你需要回避的吗?

你知道如何从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同一件事吗?下面的几点可以帮助你理理思路。

1. 先从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出发,考虑这件事情对你是否重要,你需要以何种心态去面对这件事。

2.如果事件涉及另外一个人,考虑你和对方的关系,也就是说,谁在这件事情中更占主动性,分别有哪些优势。

3. 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他的立场和出发点。不要单从他的语言去分辨,因为他的语言难免主观。

如果事件不仅仅涉及一个人,试着再从相关人去考虑各种的立场和出发点。没有完全与人无关的事情。

4. 考虑你能采取哪些对策,简单预测一下每种对策的影响和风险。

总结起来,一件事情,你至少要从静态的人和局势,以及动态的行为结果这两个方面综合去思考。

今天的职场案例

因为工作调整,我的下属换了另外一批人,其中有一个大姐,是公司文学会的秘书。

因为文学会要出一本书,她知道我也爱写一些文章,就过来对我说,可以把我的文章也放在书籍中。还说,可以找人帮助我修改。

最后还给了我邮箱地址,要我发给她。

我这个人,天然对一些过于亲密的关系有些抵触,当然,这也可能是我的问题。

但是,我确实对文章能印到书里去这回事,不太感兴趣(先思考我的需求)。

我第一个反应,她是我的下属,年龄比我大,喜欢写文章,她向我传递的,是一种好意。

但是转头又想,我不是很喜欢在公司内写署名的文章,这让人有不务正业的感觉。

况且一些散文类的文章又容易暴露自己的性情,我不太喜欢在刚转到一个新岗位就给人留下不务正业的印象(思考我们之间的关系,她的立场)。

文学会的发文出书本身没什么,她也是好意,可是别人不会这么想,别人可能会觉得我占了会员的名额,还占了公家的便宜。

或者,因为我答应了这件事,我的下属还得去和文学社的领导去说明,她会怎么说呢?我不知道。

难道我要因为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甘愿去忍受其他人对我人品上的猜测吗?

不发我的文章,我也没什么损失,但是发了我的文章,可能出现我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想想我刚来到这个单位,也不想占公家什么便宜,我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她。

我说,一来我不是文学会的会员,二来这段时间也还是需要以工作为重,谢谢她的好意。

扩展分析

有些时候,我们常常因为不愿意拒绝别人的好意,而使自己面临尴尬的境地。

因为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我们培养一种跳出事件本身去思考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多从自己,他人的需求和立场,利益关系和冲突,以及行为的结果去综合考虑。

尽量不用简单的二元思维方式,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思维是缺少包容性的,也是片面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认知影响事情发展的各种因素,再来看看哪些因素我们能够对其施加影响,哪些影响是正面的,不用反作用力,顺势而为,借势而发。

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是顶层的问题,越是需要系统去思考。因为复杂和顶层的问题,牵扯面更大,影响因素更多。如果没有系统思考的能力,就可能在方向上出现偏差。

如果你要处理的事情与提到的案例不同,不是直接与人有关的,那么你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分析,再做权衡。

但是,最先考虑的,一定还是你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你问我,为什么不是从公司的利益出发?好吧,你是个认真的孩子。这里有一个事情的范围和大小的问题。

当你需要代表公司的利益去决策时,你要平衡的,可能也不会仅仅是公司利益这么简单。或许你可以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转化为公司的需求。

试着把你正在经历的一件事情来重新做个思考吧,看看还能从哪些方面去做一些开放性的思考。一定会有新的观点和发现。

每天的文字记录你也可以试一试,你会发现记录下来,表述出来,会帮助你理清事物的始末。往往在记录的过程中,你的答案就出来了,而且慢慢你会体会到,你的思维能力已经在进阶了。

************

职场每天一招目录(14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