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播客の荐书房谈写作散文

一边读书一边写文,与只读不写,是天上人间

2017-11-06  本文已影响1037人  花开的时间
一边读书一边写文,与只读不写,是天上人间

读书,对于每一个人的意义,自然非同凡响。它,能让愚昧的人变聪明,让混沌未开的人变得通透且智慧。

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书。不过我发现一个要命的事实,就是明明是自己读过的书,别人提及时,很多时候却难以说出只言片语,甚至感觉不曾读过。

是的,读过,只是读过而已。

长大后读的那些书,很多时候是如此。不像中学读过的数理化,一字一句仔细斟酌理解,举一反三,一辈子印象深刻。

有一段时间,我着迷《红楼梦》,每次读来,都用笔将好词佳句记下来。快要写满一大本的时候,我突然愤怒地发现,几乎读过的页码大段大段的被我抄下来。佳句太多,说明我的水平不够,于是继续努力努力地读。

不过再读时,我变换了方式,开始有意识地记,不是记在本子上,而是试着记在脑子里。

有一天,我要写一篇文章,脑子里兀自蹦出几句来。于是,我引用进来,居然恰到好处,文章因此增色不少。

读过的书,要找适当的机会使用。否则,书还是书。

要想通过读书,让自己不断精进。我想除了选择对的书来读,更重要的是对读过的书有自己的理解和反刍,不断思考,集百家之长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要形成观点和思想,就必须要提炼。

提炼的过程,就是吸纳和反刍。此时动笔梳理归纳,水到渠成。读书到这个境界,我以为,才开始真正地读。

一些碎片化的阅读,如果不系统化,难易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而写作,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短板。

我曾在很长的时间里,连续阅读《小学数学教育》和《中小学数学》这两种杂志。

我阅读里面每一篇文章的方法是,先梳理文章的框架,用思维导图写出来后,琢磨作者的几个论点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并列式?递进式?因果关系式还是啥都不是。

搞清楚后,再看行文。别人的开头,绪论部分如何阐述,有些什么写作技巧,如何说得言简意赅。正文中如何论证观点,几个观点如何环环相扣。什么样的案例可以拿来作例证等。

最后,我琢磨别人的语言技巧。同样的几个汉字,为何在别人的笔下就能妙笔生花?

这样读过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尝试写作。我曾在一年内写了七十多篇案例文章。也曾在一年的培训学习中写了十三万多字的培训学习文章,并得以出版。

读比较容易,只要动眼动脑就可以,有时候甚至不用动脑。但是写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这个过程够艰苦,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创造。有时候会山穷水尽,有时候会焦头烂额,有时候又会柳暗花明,有时候也会曲径通幽,各种辛酸苦辣都会遇到。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

但是,当你试着在读后动笔写,熬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那种进步,会让你自己都难以置信。

因为写,思想会变得深邃。因为写,也会变得更加聪慧和通透。因为写,语言和思维,日日新。

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输入总是比输出容易接受。它跟金钱恰恰相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挣钱这个输入的过程很难,但是花钱这个输出的过程却异常轻松。

动笔写,并不难。难的是,你动笔的一刹那,那个下笔的决心。只要开头了,就好了,以后,靠耐力。所以有人说,人生是长跑,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更有耐力。

最开始写散文之类的文章时,我喜欢端起架子写,觉得文字越不接地气遣词造越讲究越好。后来,读了一些书后,我开始不那么端着了,转而追求平实之中有思想。

自从今年十月国庆节期间,我注册了简书,开始写小说。写小说的语气,竟然不自觉中变成了大白话。

我想无论用何种语言风格写作,只要在写,就会不断进步。

看着简书上,人们赶趟子似的日新月异更文,我有些羡慕又有些担心,那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会枯竭么?简书的作者,很多很多都是年轻人,真想对他们说,可以稍微把脚步放慢些,多读书,然后写文,或者边读书边写文。别急功近利,伤了身体,也伤了文气。

如果你恰好爱读书,又爱写文,那真好!因为,这样的习惯,是上天的眷顾也是自我的修行,与之而来的进步,清晰得可以听见它逼近的脚步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