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哲思

如何开展有效的对话?

2019-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垦读者

Day108

既然对话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开展对话?对此,伯姆提出了详尽的指导:

1. 对话形式:围坐成圈

伯姆认为,建立有效对话的基本方法,是让人们围坐在一个圆圈来进行。我们的日常班级授课中对话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线性座位所暗示的对话氛围:我说你听,我说你记,对话的必要性被隐没了。而圆圈座位形式本身就突破了线性座位的隔离和对立,而营造了一种彼此可以相互“投球”、平等对话的氛围,这在陈静静博士的课例里就有所证实。

2. 对话引导:引入辅导员

在对话的初始阶段,为了避免对话的焦躁不安,或者茫然无措,伯姆认为有必要安排一个辅导员来促进对话的进行,主要负责关注对话的进展过程,有必要的情况下对现场进行解释说明。教师恰恰是对话的辅导员角色,无论是佐藤学、李政涛所说的倾听,还是伯姆的对话,都需要教师首先起到引导作用。

3. 对话过程:保持“空杯心态”——警惕目的,保持开放

判断是否真正的对话,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对话者是否保持”空杯心态”,也就是前文所述的,对话者所持的思维假定,伯姆如此阐释:“我们要在心中保持一种空灵之境从而可以让任何事情进入——而当对话结束之时则再次将它们清空。”[1]正是由于保持开放的空杯心态,我们得以接纳和接受对话者传达的心情、想法和思维,可以接纳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而如果事先设定了目的,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们的思考,并让对话最终中断或者变味。

4. 对话周期:长期定期——克服沮丧、继续对话

按照伯姆的观点,要克服对话缺失的现状不易,建立对话的过程更是往往充满了不快、挫折和气馁,这一方面是因为对话的现状不断在恶化。为什么当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将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不断缩小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沟通却每况愈下?而为什么有些群体为了寻求沟通问题的解决,反而让沟通问题恶化,甚至转向了暴力和斗争?

另一方面,也在于对话需要长期的刻意练习。因此伯姆提出,要真正开展有效、深入的对话,,需要持续足够长时间才可能发生,“把对话持续一年或两年的时间是比较有价值的,同时还要定期地进行对话”[2]。如佐藤学所倡导的那种对话,就是在课堂上不断进行实践的结果,一个懂得倾听和对话的学习共同体,无论是课堂、教研组还是学校,都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持续对话,才能得以润泽,得以共享和彼此促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