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需要年龄焦虑吗?

2019-08-07  本文已影响0人  会思考的熊

都说互联网是一个容不得老人的战场,我身为一个互联网人却从未感受到年龄意味着什么,直到三个工作日前入职以年轻化著称的今日头条,才让我感受到岁月的紧逼。

让我惊讶的是,互联网年轻化可以到如此地步。

入职第一天,去接我的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小姑娘,却略带稳重,我想应该是和我平级的同事吧,后来才知道是一个97年的小姑娘,现在已经在独立负责一款DAU过千万产品的增长营销。

这不是个例,这个公司忙碌的身影里活跃着一批90后,而且有些已经身兼要职。

如果你问我感觉慌乱吗?是不是觉得身后向你追赶的人马上就要踩到后脚跟,你有种不得不加足马力的无奈?

并非!

这件事给我的冲击在于,其实很多工作都是不那么重要的,也不需要你身怀绝技。

工作三天后,要做事情的框架已经了解了框架,琐事很多,流程也清晰,每一样工作都配备大量的资源支持你,这里的资源太齐全,齐全到你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在成熟公司做事就是这样,你没有太多创造的空间,也不容易出错。

那些重复性的流程工作能留给你去发挥的只是在细节上优化,再优化。但你不是那个能吃螃蟹的人,你啃再久吃到的也只是渣。

我不羡慕那些95后,原因就在于此。

很多工作,要的只是你做一个熟练工种,工作一年,工作五年,或者是在校大学生做这项工作不会有太大区别。

你的可替代成本就只有这些。

互联网是一个缺少底蕴的行业。很多人借着公司快速扩张成长了起来,成为一个个部门的领导,下设2-3级部门,原来手里的业务被拆分为很多碎片,每一个碎片被专人精心优化,从粗糙但完美。

但其实,能力增长最快,也最考验能力的部分在制造粗糙的那个阶段就已经历完,殊不知,那才是一段工作的精华。

但一项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带给人的成长也就已经完成了80%,剩下继续成长的空间已不大。

如果凭借业务在1-2年内快速扩张,从而能够身在一个很高的职位。我想这是种幸运。

但幸运里也是暗藏危机的,这容易让人有一种错觉,自身能力是可以超越那些同职位等级,但年龄较大的老员工。

或许,如果依然在同样的工作领域,现有方法是可以保证轻车熟路的完成工作的。但一个人的能力恰恰提现在接触到新的领域时,你会以怎样的视角看待全局,你能否一眼找到问题症结并用一身绝技迎刃而解。

或许互联网底蕴欠缺于此。因为成长太快,少了一些跨部门,跨行业,跨职位而积淀下来的社会全局观,少了些万变不离其宗的方法论。

我见过一位有过多年从业经验,做过很多行业的领导,在工作中慧眼如炬,药到病除。

他做事情清晰的知道标准在哪里,有着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却可以用这套方法论生产出各不相同的营销方案。

我曾看过一个理论,职场阅历需发展的是"T"字形结构,你在工作中能延伸的深度取决于跨界涉猎的广度,而一个人能够跨界的关键,在于你在一件工作上挖掘的深度。

深以为然。

许多老一代久经战场的老将,大多是经历了多份截然不同,能力要求各异的工作或行业,但却也只有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始终看清局势,准确判断。他们的决策里深含大局观与历史的纵深感。

我身在互联网,但我不担心中年危机。而互联网也不会拒绝一个真正有价值,始终冲在第一线,奋勇拼搏的人。

所谓的中年危机存在于那些因业务扩张的红利占据了高位,却在一个领域里持续维稳,被固定化内容套牢的人。

一个不断挑战,永远在挑战新鲜事物,寻求多维度提升的人终将具有市场敏感度,保持前列,凭借一身本领,为这个还算年轻的行业书写历史,告诉年轻人,这就是底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