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性的弱点在于「需要被爱」》
「实际上,爱是多种多样的。」
关于爱的本质、爱的意义还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爱是什么?心理学家至今都没找到一个可以让大家信服的答案,越是简单的东西想要下一个清晰的定义就越是困难。爱是给予、爱是收获、爱是包容、爱是真诚、爱是被需要、爱是创造,也是毁灭……
因为资历比较浅,所以这里暂且不谈家国,只说说一个18岁青年对爱的理解。
[爱,是爱自己、爱他人和被需要。]
「爱自己」
爱自己是一切行为的基础。或者说得通俗点:自私,就是爱自己。
在百科里,对自私这个词语的解释是:只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的利益。我把这个词提出来放在这个框架里,好像有点政治不正确啊,但如果你能再深一层思考的话,会发现我说的是事实。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你不要整天想到怎么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效劳,你只管为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做事就行,因为当你和其他人都把自己的利益服务到最大时,尽管你的主观愿望没有想到是为社会而作,但实际效果是你为社会、为集体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它里面逻辑是一样的,爱他人的前提条件是先爱自己。
「爱他人」
爱他人有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是:平等和真诚。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长久的帮助是控制的褒义词。"(出处忘了,侵删。)
我就有过这样的情况,对方是我的一个亲戚,我的长辈。对我很好,平时给了我很多帮助和照顾,对我总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尝试跟我说很多道理,在我可以理性的思考和决策之前让我按照他的想法去做。姑且不说我能不能听懂,就是这阵势就能给我吓得够呛。他没有站在我的角度来思考,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刻意回避他。
倒不是说他想控制我啊,但是你还是会有种被控制的感觉,对长期帮助你的人你对他的看法会特别敏感,你在他面前的每个动作,每句话,都显得小心翼翼,都会反复斟酌,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只不过他和我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说我是一个腼腆的孩子。
我真正理解这个道理是在几年以后了。
准确的说,是在三个月前。经某种巧合的原因我们相识,她管我叫哥,她是一个高一的女孩子,长得文静可爱,不爱说话,比我小三岁。两人慢慢熟悉了解后出于对我的信任,也或许是压力堆积得太久了得找个地方宣泄,向我吐露了在原生家庭遭遇的不公和受到的伤害。
对此,我没表示理解,就算曾经的我也有过相似的经历。
我是怎么做的呢?
"哥,今天我同学来找我借钱了,我明明不想借的,她上次跟我借的钱都没有还,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拒绝,又把钱借给她了。"她说。
啪!我一篇《如何摆脱"老好人"的标签》甩过去。
"哥,我今天又和我妈妈吵架了,她说她没有我这个女儿,这个星期的生活费也没有给我。"
"微信转账100元,"没事,我说。哥借你,去学校好好学习,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别想太多。
极其残忍。
有时候我发消息过去,她忘了回复,就小鸡啄米似的道歉道个不停,而我丝毫没有发现有很多事情在我不经意的时候慢慢地开始改变了。
直到她把我拉黑。直到她把我拉黑我才开始醒悟。
"事实上,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或者假装感同身受的虚伪,最多只会对你自己有好处,让你产生一种自己真是一个心软的善良好人的错觉。"这是我给她分享过的其中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小段,多么讽刺啊。
无知即力量,或者说,同情是另一种霸凌。
或许,她想要的,不过两个人是简简单单坐下来,一边喝奶茶一边闲聊 ,或者真正的设身处地地站在她的角度来考虑,她想要的是共情,不是同情。
"没有任何道路能通往真诚,因为真诚是通往一切的道路。"
那个最后拉黑了我,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祝她以后能过得好。
「被需要」
高尔基说:"当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情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这是广义上的需要,但是我把它放在这里逻辑上是合理的。
当然,不可能所有人都需要你,这不现实。
你生活在这个世界,父母需要你,爱人需要你,孩子需要你,这就是你存在的价值。因为被需要,才能体现爱。
爱有千万个理由,爱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爱是非理性的,却也会使人理性思考。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每个人都需要且逃避不了。
每个人对于爱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正是如此,我们也因此成为我们。
二:《人性的弱点在于「需要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