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文字
今天看了几首诗歌,我为大家分享几句。
雪雨霏霏的夜晚/一只麻雀/用它玫瑰红的喙
/刁起我荒凉的惆怅/从空中抛落
星光升起/大地就亮了/它把薄薄的光泽/涂在浓雾之上/涂满了深秋的农田
这是杂志知音扉页的两首诗歌,我喜欢知音,源于知音上面刊登的诗歌很美。
我最喜欢诗歌,上学时没有遇见诗歌书,自个儿一首首的写,百写不厌,尽管每首诗歌都很幼稚,但因为喜欢,还是坚持了很长时间。
我喜欢诗歌,所以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给他们读诗。不知道和我给他们读诗有没有关系,两个孩子都爱写诗歌,他们写的每一首都比我写的漂亮有内涵。
女儿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但她仍然在空余时间写一些诗歌,她真的具备诗人的能力,大学四年,学校举行的每一次写作比赛,她的诗歌都会获奖。
可惜的是,她从小到大写了很多诗歌,我并没有给孩子保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还好,只要想欣赏女儿的诗歌,女儿的大脑就像一个电脑处理器,只要想写,灵感随时出现,一首优美的诗歌就出现在我的面前,这大概是女儿确实有写诗歌的天赋吧。
女儿开玩笑说,不想做诗人,诗人的情感太丰富细腻,万一陷入进去说不定会抑郁。
现在,女儿的学业太忙了,属于她的一点空余时间全部用在了阅读、运动和写作小说方面,但诗歌依然是她心灵处最温暖的爱好。
儿子有段时间也爱上了写诗歌,每一首都会写很长。
我只是爱好文字,虽说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爱好,但这个爱好把两个孩子对文字的热爱激发了出来。看来,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大的意义和影响。
孩子最喜欢的是陪伴他们读书的父母;陪伴他们运动的父母;但父母给孩子买再多的书,父母本身不去阅读,孩子也很难进入深层次的阅读。
孩子十七、八岁就要离开家庭,进入大学校园。进入大学后,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和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过的大学生活肯定不一样。
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如果只想愉快的打发业余时间,一部手机足矣,这是真话。我熟悉的一位大学老师,他工作的大学是一所二本学校,他们学校调查过,很多的学生用一部小小的手机,打发了整整四年的课外时间,课外阅读几乎没有。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已经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那么孩子进了大学,即便有了属于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手机和电脑。我想家长也不用太为孩子担心,他们即便“堕落”,也是暂时性的。
因为书融进了他们的血液和骨髓,书和他们的生命已经化成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电子产品对他们的诱惑也是暂时的,因为大量的阅读已经让他们有了反思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这些孩子和父母的感情比较融洽,他们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调整业余时间的有效利用。
文字,最好的生命陪伴;文字,最美的亲子陪伴的工具。
学习群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