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一汽老厂区,今何在?
明亮的灯光,空旷的街道,斑驳的厂房,偶尔车间里还会传来机器轰鸣的声音。差不多60年前,新中国第一辆自主生产的汽车就在这里诞生,这里就是中国一汽的老厂区,诞生于1958年。
60多年来,一汽一直是长春的骄傲,汽车城也自然而然成为长春的一张名片,据说对长春GDP贡献最大的除了洗浴中心和撸串子外,就是一汽集团。60年前的历史我肯定不知道,只是从新闻中偶然可以得知一二,但至少我知道一汽的诞生离不开苏联的大力支持,当年的厂房,包括我生活20多年的房子,都是苏联援建。每年7月15日对99%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却是一汽的生日。
毛主席题词从小在这里长大,儿时那几年一汽还是比较兴旺的,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子弟学校”,大部分同学的父母家长也都是一汽的职工,就像我父母一样,那时候写父母所在单位,只要写分厂就可以,只是那个时候我还小根本不懂每个分厂的具体职能。每年7月15日,都会有比较盛大的活动,小学时有一年还曾去现场作画,初中时也曾看过烟花庆典,只不过这些早已成为回忆。
大概是2000年后,第一汽车制造厂莫名其妙就变成了如今的“一汽集团”,直至今天我也对股份制、改革、重组这些名词无法充分理解,只是知道一切都变了。曾经的那个一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十个小的集团公司的成立,包括如今兴旺至极的一汽大众和一汽轿车,虽然它们也叫一汽,但在我眼里却早已变了味道。我心中的一汽,还是小时候那个一汽,第一汽车制造厂。
一汽集团一汽大概可以分为厂区和生活区两个部分,以东风大街为分界点,北边是生活区,南边是厂区。厂区面积很大,一幢幢空旷的厂房都是历史的鉴证,每个厂房里负责汽车的一个部件或工序,再全部运输到总装车间进行拼装,一辆汽车差不多就这么诞生了。一汽50年大庆的时候对厂区进行了整修,每条道路都有自己的名字,路灯也都很明亮,只是已经不再那么喧闹,寂静或许就等于落寞吧。
厂区对儿时的我是新鲜的,一切都觉得很新奇。小时候也经常跟随父母一起进厂区,对父亲当时所在的厂房印象不是很深,而对母亲当时所在的电镀车间印象十分深刻。各种零件,挂在机器上,然后进入一个一个盛满化学药品的大型立方体容器后,就被镀上了一层亮丽的外表,仿佛穿上了新的衣服一般。只是那时我还不知道盐酸是什么,也不知道化学方程式是什么意思。
长大后,随着学业的繁忙,再到大学,甚至离开长春,我很多年都没有再踏入厂区的范围。父母或者告别了一汽,或者已经退休,而我也已经长大,再也不用像小时候跟在父母后面一起去厂区,而可以大摇大摆拿着我的手机迈进厂区拍拍这里,拍拍那里。这是如今的厂区已经找不到儿时的感觉,也或许是夜晚的缘故,寂静得让人害怕。
前几年曾有一次跟随父亲去过一汽大众的厂房,跟一汽老厂区的厂房简直天壤之别,一汽大众的厂房整洁明亮,各种高科技电脑设备一应俱全,而老厂区的厂房还是那么陈旧,仿佛并没有跟随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一直保持着50年代的沧桑感,这也是我记忆中的厂区唯一没有改变的地方。
一汽老厂房生活区有几百栋住宅建筑,红红的墙砖和倾斜的房檐,几乎清一色的3层小楼,每一幢几乎都完全一样,这全部是苏联人的杰作。这些伫立于此60多年的建筑依旧坚挺,每一道墙每块砖全部都是货真价实,根本不会存在任何质量问题,哪像如今的楼盘一个比一个薄,一个比一个脆。60多年前的建筑可以坚持100年,60年后的建筑有谁敢说可以坚持100年?
这一大片一汽生活区有着我童年至今无数的回忆,待我以后再慢慢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