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更新一个新手机,你对自己的大脑进行升级了吗?
很多人每年都在更换新的智能手机,对科技产品进行升级,却常常忘记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升级。这个思维,没有这么复杂,就是认知里的概念、想法。人在一年年长大,年龄在一次次+1,但还在用N年前建立的概念、想法来做事,当然会不停地重复以前的错误,和迷茫。
今天本来是在写日记,记录下最近的流水账,结果写着写着,变成了好长一篇,主要是通过写作来回答自己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我到底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工作。
后来越写越延伸开来,最后解决的不止是这一个问题,还意外地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回顾这几年的经历、心理历程,重新定义了一些词语,概念。比如关于成长、体验、名声、权利、放弃、天赋,现在有了什么样新的认知和定义,可以来指导以后的思维方式以及做事的方法。
写完之后,才恍然大悟这其实就是一种认知更新啊!强烈建议朋友们可以花时间,从问自己一个问题入手,梳理一下自己脑中的那些概念。
方法特别简单,就是自由书写。从一个问题入手,不停去写,在写的过程中再发现更多的问题,最后你会发现这是一张错综复杂的地图,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延伸出更多小问题,在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里,就会越加清楚地明白自己真正是这么想的,概念在不知不觉中也就被更新。
1
事情的起因只是一个困惑我很久的问题:
我到底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工作?
选择是人的一种自由,事情最终发展的路线和结果,都是一个人的选择在作用,所以选择成为带着甜蜜和痛苦的两道枷锁。而到底什么是影响选择的因素呢?
我想多是一个人的既有经验和直觉。
既有经验很容易理解,就是过去的体验、感悟、道理,被自己收获之后凝聚成一个认知想法存储进大脑,作为下一次应对外界事物的行动模版和依据;而直觉,摸不着看不见,是神经元某个交触的瞬间产生的火花,“闪念”这种东西就是这么来的,其实也只不过是潜意识被储存下来的信息流。
所以说,一个人的选择结果,大致取决于他脑中已存储的信息流,也就是对事情自我认知形成的概念。
2
针对这个问题,我当时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通过书写来解决。
进而继续问了两个问题:1、目前自己工作的目的;2、当初选择在北京工作的原因。
在第二个问题中,我的答案是:
第一,互联网发展特别快的一个地方,首都新兴事物多,而且至少在一些领域,比如科技、生活方式上是比其他城市超前很多,自己能有更多见到世界的机会,通俗来说就是开眼界;第二,年轻,想闯闯,在能折腾的时候多折腾自己一下,目的也就是成长和体验,至于要闯到什么时候,当时想的是闯出名堂最好,或者累了为止。
这时候,我又有两个问题,这个“成长”和“体验”我现在收获到了吗?另一个是当时没有对“名堂”和“累了”做定义和期限,那么现在就需要来补充一下。
那一个个来解决,首先是“成长和体验”这件事目前的收获反馈:
那我现在经历的一切其实就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呀!还有什么要感到郁闷后悔呢??不管是遭受的身体或精神上的压抑、自己能力上改变,无论是好还是坏,其实都是一种探索自我的过程。
有了压抑,我才知道自己原本是什么样子。如果方式A让我觉得不舒服,明明以前那种方式B就能让我过得很好,那就说明A这种方式不适合自己,重新换回来就行了。
我的适应能力不是差,反而是太好了!很容易融入这个环境,并且自身变成他的一部分去适应这个节奏。不过在不太好的坏境这恰恰是个致命弱点,也就是说自己很容易因为太融入这个环境,而换掉自己原来的样子。所以,我可以利用这个特质就是,去接触那些良好,而且跟自身契合的环境,这样不仅对环境而且对本身也是一种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互相帮助。
其次是对“名堂和累了”的定义进行重新补充:
名堂:什么是自己觉得的名堂?赚很多钱?有名?有权?还是其他?根据自己的个性来说,对于钱欲望不大的,可能这个名堂就只能是名声、权利、成长。这里就又要重新记录下,我所理解的这些词语:
- 成长是指,自己得到的人生体验,能在这个体验中收获到一些通过亲身经历而悟到的道理,其实这个期望也就冥冥中在生活里给自己创造了机会,想体验被压抑后自己的感觉,于是就有工作压力大的场景,那么自己并不是全部想要这种负面痛苦的体验,我也很想体验积极的,诸如爱、成功、喜悦之后悟出的道理;
- 名声是指,能让这个世界记住自己,留下一些对世界、别人、自己有用的东西,成为存在过的证明;
- 权利是指,自由支配自己行动、想法的权利,能有做出对这个世界进行改变的权利,能够不受阻碍地去创造和协调资源的权利。
累了:根据自己的个性来说,就是觉得这件事情无趣了,或者看不到未来了,自己不想做了。这个不想做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事情无法顺利推进,自己不知道如何用一己之力完成,导致自己沮丧和失望,通常意义上是主观的原因导致,而并不一定是由客观的事实来决定的。
- 客观事实就比如说,一个做餐饮的牛肉面,推出的是空碗,还想让用户点赞,这种从逻辑上就事实不成立的违背客观事实的事情,就是说让人不做的理由;
- 而那些只是自己心理上沮丧、怕困难、无从着手的情绪,没有真正从各种方面去尝试、寻求帮助的,都不应该是放弃的理由,所以这个要谨记,以后想要放弃的时候,用这个标准问问自己,现在是不是到了该放弃的时候。
- 当然这个标准有时候会比较交叉,比如说遇到类似于天赋,学习一项什么技能如何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要求,这时候寻求帮助或者自助可能会想到是否是“天赋不足”这个客观事实,但这又是一件很难说清楚的事儿,因为天赋在某些事情上的确是个难以跨越的障碍,但又有大多数事情还轮不上谈天赋,那有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件事本质是靠人后天习得就可以解决还是必须靠天赋。而怎么判定天赋呢?
- 天赋,就是你可以看下你做这件事情,有没有成功或者是没做过但莫名其妙得心应手的感觉。如果做一件事入手就会让你得心应手,那无疑很大程度是有天赋,而到后面,除了天赋,更多的是后天习得和持续练习,所以一旦能快速入手,就别再怀疑自己的有没有天赋啦。可能还会有一些反驳的疑问,像是学习乐器之类的,任何四肢健康听力正常的人都能学会,但达到殿堂级的就很少,为什么我能快速入手了却达不到顶尖的地位呢?那这个就还要考虑排除后期的坚持训练,更重要的是这个入手真的是靠音乐天赋的嘛?比如我就无法做到像朋友A一样听音直接弹出来,其实我对乐感敏感度不高,比如无法正确模仿出来音调变化,纵使能哼歌、打电子鼓也很有节奏,那也是靠记忆、四肢协调能力,而不是靠音准,所以可以说,我并不是靠音乐上的天赋轻而易举入手的。
3
以上就是我今天日记梳理出来的,不仅最后明确了自己选择公司的标准,还意外收获了自己对于成长、体验、权利、天赋等等的重新理解。
虽然都可能是些通俗到不能再通俗的词语,可就是对这些词语潜移默化的理解,会影响到我对事情的选择,小到今天吃什么东西,选择什么样的人谈恋爱,大到在某个人生转折点自己选择哪一条路。
积小成多,每个人脑袋里对所有的外界客观事物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解,也许这个理解是1年前、2年前、5年前甚至更早,在童年形成的,那到如今这个时候,真的还是对的吗?
这是我的成长进化之路,用来记录每一次改变,也希望能给处在我这个成长阶段的朋友一些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