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随心心情随笔简友广场

读书笔记(3)

2022-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墨无声清

01

《认知觉醒》第二章思考:

1.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逃避思考。

2.了解认知模糊、情绪模糊、行动模糊。

3.为什么要凭感觉学习。

答案:

1.潜意识没有思维,只有本能。而节能就是本能,由于思考极其耗能,就会被视为是对生存的威胁而回避掉。

2.认知模糊:不明确核心困难,逃避高耗能的思考,一直在舒适区打转。

.-情绪模糊:不敢直面情绪背后的原因,自动回避会带来消极情绪的具体事件。

.-行动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逃避做选择,或让自己处于没选择的状态。

3.潜意识中感性的部分充满智慧,可以和理性搭档帮助自己做好选择,促进思考和行动。

实践——找到你的人生目标:

做好当下想做的、能做的、该做的事,实现对自我的满意以及自在。

02

联系《进化的力量》:

【书摘】

认知,可能是以后最大的本事。

【分析】

认知到,才能想到;想到,才能做到;做到,才能得到。所以,未来的优势,都是认知的优势;未来的竞争,也都是认知的竞争。

【案例】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我们的信息都比较闭塞以及封锁,非常重要的信息往往都很滞后。

就比如说,80末~90初的这一代人,高中毕业后要考大学,但不知道具体考哪种大学,也不知道有哪些专业,或者对于这些信息有很多都无法获得,毕竟不能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去跑。

最后就导致大家只知道一些常见的或者是被公认为有前途的专业,真正适合自己的可能并不知道。对专业的认知也很有局限,甚至是带有偏见的。

但互联网普及之后,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搜寻可能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有更多的选择性,眼界明显更开阔。而且也未必要选择高考这一条路,有更多其他的选择。

想要了解某个具体的学校的专业,也能通过帖子之类跟学姐学长沟通,提前有所准备。

认知提升了,眼界开阔了,选择也会丰富起来。正确的认知也能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离正确的路更近一点。

那些小到选错专业,大到选择方向的人,之后规划的发展路径也会与自己背道而驰。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已经比努力本身还重要了。

【行动】

1.多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同时,持续输出读书感悟,积极分享出去,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力、思考力和分享力。

2.跟有结果的人学习,研究他们的成长路径,从中提取共性和特性,作为自己加速成长的参考。

在别人的经历里一定藏着自己需要的明灯,在去年一年的学习经历里,我就非常明显地体会到这一点。哪怕只是低落时望向远方,也能从中汲取到些许能量,而这些能量是能够促进自己不断前进的。

3.跟比较相接近的同频的人去讨论分享,互相赋能。

向上还有些距离,只是一位抱大腿只会使自己廉价。我通常只会在反馈效果时出现得比较勤快,或在贵人需要时提供情绪价值。

向下需要筛选,警惕被过度消耗。被过度消耗的感受,我体会得还是挺彻底的……大可不必。

如此,与自己比较接近的人一起,也是一个不错的窗口。不要怕竞争,能友好的竞争,各凭本事,反而是提升自己的好环境。

4.关于利他。这概念基本上已经被喊烂了,但也会发现很多只是口号而已,“舍得”的人并不多,商业化倒是很多。

区分别人的利他是否实在,提供的所谓价值是否真的有价值,也需要做过的认知,还有被有些人嫌弃的直觉。有时候直觉,就是从潜意识中提取出来的认知的体现。

5.认知不只是从纸上学来的或者从别人那观察来的,更是自己实践出来的。听起来再高大上的理论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实践中被运用得有效,能够被验证,它也只是个抽象概念。

而且,提升认知的过程,也很有可能是推翻之前认知的过程。盲从盲信,不如不信。

03

【书摘】

知识很重要,但是孤立的知识的价值是有限的。只有当知识彼此碰撞,互相激发,才能产生令人眼前一亮的智慧。

【分析】

单个知识的能量与适用范围有限,但对知识的组合、串联、碰撞可以成倍发挥作用,或者产生新东西,推导出各种各样的结果。

【案例】

比如说断舍离的概念,并不只是字面意思,而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不愉悦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它将生活态度、极简生活、自在舒适、克制与满足等概念结合在一起,推出新的理念。

什么是必需、哪些是合适、怎样算愉悦,这些都是根据每个个人自身的情况来判断,这使平常为未知的未来奔跑疲惫的我们将注意力终于集中到自己与当下上。

“活在当下”也是断舍离的核心理念体现,如何活在当下,又是一个议题。知识之间的碰撞就是如此奇妙,可以一路绵延伸展下去。

【行动】

1.平常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刻意练习,之前就参与过发散思维题的训练,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挖掘寻常思维的盲区,将不同的知识串联互动。

2.画知识网络,将已经有联系的概念整理到一张纸上,运用一页纸思维画图。待开发的概念可以写在旁边标记出来,等实践验证联系。

3.尝试用不同的知识解释同一个问题,看看能讲清楚多少事情,摸出适用范围。

04

【书摘】

知识是不是数字化的最高形态呢?依然不是。数字化的最高形态是智慧。

【分析】

知识是数字化的初步形态。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需要做的是将知识从信息中提取出来(加工)。

接下来你会发现,知识依然很多很复杂,如何筛选信息,如何选择知识解决当下的难题,怎样的知识才是合乎情理与时代需要的……

对新出现的问题(/解法)的选择与判断的背后,就需要智慧的加持。

【案例】

很典型的例子就在知识付费的领域。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知识付费,要花钱买课听课程?有人说是为了节约时间,减少纠结,直接跟着有结果、有知识储备的人学。我们的诉求是知识,又不只是知识。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知识无法解决问题,它的存在就没什么意义,而市面上对应需求的课程太多,选择困难。

对于做知识付费的人来说,就要想方设法减少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增强他们对自己的信任。在设计课程时就需要对知识体系有研究,对具体的知识点有筛选,对应用要讲透,对实操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这些努力的背后都需要智慧。只有能满足需求(甚至超出期待)的产品才能吸引、留住客户,对于企业/个人创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背后依然少不了智慧的加持。

【行动】

1.学会筛选信息,判断知识的应用范围以及实用性。并非所有的信息与知识都有必要,太散太乱反而会消耗自己的注意力。

2.保持观察与思考的行动,继续向有结果的人学习、取经。同时,也能磨炼自己的眼光。跟对人,做对事,会明显顺利很多。如果感觉很不顺,可能是没有跟对、做对,及时调整。

3.常用逆向思维,由果倒推因。或者用其它视角看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同一个知识。每个知识都有自己的局限,发现这些,灵活运用,也是生出智慧的过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