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精力管理
很多人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有时间以后没心思做事情,这要么是目标那关没有选择好,要么就是精力不足。如果你的工作是重复性、不太需要智力挑战,那么学会时间管理就足够了,如果你的工作是需要大量创意,精力比时间更加重要。
精力管理高手的玩法:
高手的能量曲线是钟摆型的,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在能量耗尽后才停止工作,主动休息是最好的精力管理方式;
高手会创造“议式感”让自已快速进入状态;
高手能很好地整合意志、思维、情绪和体力,身心如一最少内耗。
总结一下就是:
重新清零、了解自已。
心理比对、结果心态。
管理时间、提升精力。
不要管理时间,管理你的精力
1.今天精力才是更重的要生产资料
体力劳动时代,劳动时间和效率机乎成正比,而在高感性的知识工作都时代,思考力创造力才有价值,精力代替了时间成为重要资源。
在古代,《三国志》中司马懿评论:“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所以采取了耗敌的长期战略。本质上诸葛亮其实是输在精力管理上。
精力管理金字塔,可分为4种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精力,分别为:
体能、情感、思维、意志。
这意味着:
- 精力由4个部分构成,越底层的越基础。
- 底层的精力会影响上层的精力。
体能—情绪:身体不好的时候,心情也不好。
情绪—思维: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做判断容易失误。
思维—意志力:很多强大的意志力背后,其实是强大的思考能力。
全情投入= 体能充沛+情感链接+思维清晰+意志坚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6008131/f9d710cc95384335.jpg)
了解了精力金字塔后,当我们重新看待很多人说的“状态不好”,其实就明白这意味着很多东西。
1).脑力活动者的疲倦是思维疲倦,体力休息没有用,真正需要的是散步、放松、读书等“换个脑子”的思维精力补充。
2).工作倦怠者休假不一定有用,往往会加重倦怠,因为他们往往缺乏意志力精力,需要在工作中寻找意义感,而休假加重了工作的无意义感。
二、你不是没有精力,而是不会管理
精力充沛并不一定是天生特能熬的结果,精力充沛是一种自我管理能力。
直线型管理:
大部份人管理精力的方式是消耗性的--就是一直工作,累到停为止。
钟摆型管理:
他们懂得掌握节奏,主动休息。休息被认为是一种高效能的工作方式。
很多人中年以后精力下降,不是体力问题,而是管理方式问题。
精力充沛的关键是找到节奏顺势而为、主动补充。
发现你的精力节奏:
-
60分钟钟摆
大脑的注意力只能保持45-90分钟,最长不超过120分钟。所以每小时主动休息一次能保证你的精力在高水准,远远比连续2小时然后停下来休息20分钟好。休息的频率比时长更重要。 -
一天的钟摆:4个时间段
早上——计划性工作
上午——创造性工作
下午——沟通性工作
晚上——学习性工作
- 一周的钟摆
人体在一周之内的精力,也有起伏变化,我们可以据此安排工作:
星期一:规划日
双休以后,人体的生物钟往往还没有调节过来。所以,周一不是埋头工作的好时候,这时最好是分派任务,进行规划,设定目标。
星期二:攻关日
工作效率最高,产出最大,将一些难啃的骨头留待此时。
星期三:会议日
是一周的转折,此时大家的精力还是很好,且思路活跃。这一天是制定战略、开展头脑风暴的最佳时间,也是决策技能最能发挥的时候。有鉴于此,这一天可以安排会议。
星期四:谈判日
基本是黎明前的黑暗。这时人们在一周开始时的雄心和精力均下降,又对即将到来的周末充满希望。星期四到了,星期六还会远吗?这时人比较通融,容易说话。去见客户,客户向你妥协也最有可能。
星期五:决断日
人们最容易冒险。熬到了星期五,人们总希望一周事一周清,纠缠不清的事情,大家都喜欢来个了断。星期五这一天司机也更愿意冒险,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
三、4种方式,提升你的精力
要提高精力,我们必需系统地让我自已承受超过一般限度的牙力,然后进行充分恢复。
提高自已的精力只有一个方法--长期、主动地突破压力极限,并且用高效率的方式讯速恢复。
精力就像肌肉一样,持续的突破极限、迅速恢复是让精力充沛的唯一方式。
有4种提高精力的方式:
1). 提高体能精力靠饮食、睡眠与运动;
少吃多餐、每天固定的跑步或者散步
2).提高情绪精力主要依靠积极的情绪与互动;
和积极思考、快乐的人待在一起,找到一个欣赏你的圈子,有一项让你放松和快乐的爱好都会让你提升情绪精力。
3).提高思想精力通过建立“精力习惯”降低损耗;
规律化地生活,自动化地执行,这将替你省下许多决策精力。
4).找到精神目标能调动精神力量。
四、什么方法能让你瞬间进入状态?
仪式感是一种通过执行一系列仪式,迅速聚拢思想精力的方式。
仪式感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是一种精神的礼仪。 这种礼仪将人的普通状态与工作状态划分开来。人一旦完成了充满仪式感的动作,就能将自己的反应力、思考力、执行力聚拢起来,迅速提升到一个高水平的状态。
“如果你每次要做某件事时都需要思考一下,那么你很可能不能长久坚持地去做这件事。” 因为选择是最耗费心理能量的事情之一。而建立“仪式感”,其实就是让你排除这样的“思考”,给自己建立的一种自动反应机制。
打造自己的仪式
1.设计“一句话动机”
所有仪式背后都是一个清晰指向的动作或者状态——比如“专注宁静”,比如“连续读书30分钟”。你可以把所有的仪式简化成一句话动机 :
你最希望自己以“什么状态做某事”?
救火队员——“一旦警报响起,最高速度奔向火场”
医生——“一旦打开无影灯,放下一切面对手术”
运动员——“大吼一声,亢奋地进入对抗”
指令一定是强烈、清晰、明确的。
比如你有没有专注读书45分钟没看手机的时候?好好体验和回想一下这个状态——当时自己的感受是什么?之前做了些什么?
然后给自己一个清晰的指令:“当我开始这个仪式以后,我就要连续专注地看书45分钟。”
如果遇到障碍,你也可以和执行意图 (参见文章6-3)配合使用。
- 设计一个仪式动作
当进入这个状态的时候,给自己设计一个动作,作为潜意识的钩子。
具体动作你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有人要洗个澡,有人是在纸上抄写某个字,有人是打一套太极拳,有人是给自己安安静静泡一杯茶,还有人是摸摸自己的戒指。
我在咨询前有一个专注仪式,就是停下来,问自己三个自我觉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状态——我把每一个问题都存在一个手指尖,大拇指依次碰一下,就完成了提问。
做什么不重要,就两个重点:
简单有效,不要太复杂;
每次就重复一个动作,重复重复再重复。让行为和感受完全固定下来。 - 绝对的契约精神
仪式是你和自己的潜意识建立的契约,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有契约精神。一旦开始仪式,就不要轻易“毁约”。这样潜意识才会“相信”这个仪式。 - 重复重复再重复
当坚持不再是需要被排练的步骤时,它就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什么挂在生活之上的负担了。
很快,你就建立起一个自己的仪式感——它有两种作用:
让自己迅速静下来
作为触发按钮,开启下一步的事情
仪式感还有一个倒过来的用法:
你也可以觉察一下你的坏习惯,比如不断地乱购物、停不下来地刷网页、看手机……这些不知不觉建立的坏习惯,背后都有一个清晰的启动仪式。停止这个仪式启动, 就能很大程度停止这些毛病。